第四百六十二章 民族英雄

“這些都是保定府的、真定府、河間府遞上來的……”

內閣的值房裏,謝閣老把奏疏一份一份的理好放在李東陽的面前。書案上的焚香絲絲屢屢的飄著,沒有一點聲音。

李東陽也沉默,他手撐著站起來,看了一眼謝遷,也看了一圈這所值房。

隨著各地分田的奏疏上得越來越多,事情愈發接近尾聲,他這個內閣首揆也逐漸到了該致仕的時候。

因為分田的事,他與皇帝已有隔閡,這種裂縫會不停的被人利用。即便本身不想走,最終也會被趕走,落得個人厭狗嫌的結果又何必呢。總歸現在的天子不會讓致仕的閣老身首異處、屍骨無存,所以還是安靜一些走,也蠻好的。

尤其王鏊也已奉旨入閣。

“過兩日,我便向陛下遞交辭呈。”李東陽的嗓音有些不純凈,像是嗓子眼有一口痰一直出不來,“現在想想,當年欲買桂花同載酒之時,也未曾想過時間竟如此之快。”

“那濟之的那個提議呢,你怎麽想?”

王鏊提出要他們兩位像劉健一樣,仍然治理一地,造福百姓。這段話應該是出自皇帝之口。這便說明皇帝對他們二位還是認同的。

一個老而將退的大臣能有此結局,李東陽心中對皇帝還是感恩的。

不過是不是像劉健一樣,他心裏還是有些猶疑。

這個時候門口來了一個內監,說:“閣老,乾清宮來的信兒,陛下今早出宮去了,還不知什麽時候回來,叫兩位閣老不必等了,到了下值的時間回府即可。”

李東陽和謝遷現在聽到這話已經不像當初那樣反應巨大,只是略微一愣,隨後便像無奈接受一般。

“是否帶足了人手?”謝遷上前問一句。

“回閣老。帶了,神武衛大半都出去了。”

遇上如此強勢的帝王,他們二人大概也只能操操這樣的心。朝堂上明天當然也會有個別禦史交什麽奏疏上去,不過皇帝不會理他。

如此,則各自相安無事。

如果要往大了搞,那皇帝也不會讓他。

現在君臣之間就是這樣。

就像當年太宗皇帝五征漠北,許多大臣也曾攔過,哪裏攔得住?

作為閣老,對此的反應是這樣的無力,似乎也預示著他們應該走了。

“知道了,你下去吧。”謝遷擺擺手,然後走到李東陽身邊,“王濟之那些話,不會是空穴來風,陛下肯定是肯的。我們受國恩如此,只要天子還信任,我倒覺得可以聽聽。希賢公在山東頗有美名,我們這些人所求的不就是如此嗎?”

謝遷是願意的,在公是他說的那些道理——讀聖賢書、謀百姓事,又有劉健這樣的先例。在私,他還有次子謝丕在侍從室呢。

不過李東陽喪子喪女,至今只有過繼的一個孩子,他自己也到了耳順之年。劉健走後,他身為首揆,不能算完全的舒心,因為朱厚照當這個皇帝的目的不是為了他開心。

所以說幾番折騰之下,心多少有些枯了。

這是必然的事,自古以來強勢君主的臣子都不好當。

“於喬,我們輔佐陛下以來,經歷這許多事叫我明白其實大明不缺一個我,也不缺一個你,真正不能缺的是皇上。皇上在,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哪個省都亂不了。陛下挽留希賢公是成就明君賢臣之名,我們呢,也許要留下貪戀權位的惡名。”

“何至於是惡名?”

“占一個位置是美名,接二連三的占去位置可不就是惡名?往後朝中致仕的老臣難道都去各省當個巡撫?”

謝遷不可置否,這世上的事確實也難說清。

……

……

夏日的林間會有知了叫聲,封建時代,官人們覺得吵會叫下人去趕走,實際上也是一種為難人。朱厚照前世今生加在一起有幾十年沒有聽過了,所以倒有一種親切之感。

面前的這個叫王芷的姑娘,應該還大他幾歲,不過眉羽未開,仍然待字閨中,就這麽個人卻能要控制指揮威寧伯說出許多切合聖意的話,這不是高人又是什麽?

“王襄敏公當年說頗為寵愛一個孫女,便是你了吧?”

王芷頷首,“祖父對子孫都是一樣的,只是小女子當時頑劣,纏著他老人家,祖父不忍責罰,所以處處哄讓著我。”

“你在朝中無職無全,也不領俸祿,後來順天府民牧的事朕知道有你的功勞,算是朕欠了你情。”

“陛下言重了,王氏仰賴君恩而受封威寧伯,小女子因此而享榮華富貴,這都是陛下的恩典。”

這些場面話不必多提。

朱厚照問道:“朕記得囑咐過威寧伯,民牧的事自己去做。怎麽後來還是麻煩了你?”

王芷眼皮子擡了擡,她似乎想說什麽,但是紅嫩的嘴唇抿了一下,像是沒敢說出口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