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京師!京師!

朱厚照怕熱,這個年代的制冷手段實在有限,所以每天夏日都會有些難熬,今年更加如此,因為戰事的發展牽動著他的心。

到目前為止,他已經撥去了上百萬兩銀子,軍需糧餉源源不斷的流向各個軍隊,包括開拔費在內的各種開支已經把花錢變成了一個數字遊戲。

即便如此,一切還沒有停止的意思。

京營中的十二團營又領走五十萬兩銀子,用於招募補充剔除人員後留下的空額。此外,訓練的強度加大以後,軍餉也需提升,否則都是賣命,十二團營的餉銀少於上直親衛那就容易出問題。

以往十二團營比上直親衛輕松,這便也罷了。

現在戰事當前,朱厚照也不是守財奴性格,他是皇帝,銀子花出去可以再收回來。所以他與臣子們略作商議之後便同意了這一點。

十二團營的餉銀也與上直親衛一個水平,正好十二團營本身就分為四武營、四勇營和四威營。

聖旨已經下來了,銀兩已經撥到了兵部,區別就是哪四個營成甲級,哪四個營成乙,最後的劃分以本次作戰功勞來論。

想要銀子,自己掙。

所以說,

朱厚照居中調度的這次戰事,

不僅在政治方面壓下一切阻礙,而且在錢糧方面顯得特別充足。

到目前為止,沒有哪一支部隊說因為軍餉不足而影響其行動的。

這其實是很大的區別。

開始有捷報傳來,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朱厚照面對戰報也越發的有經驗了,他就吩咐兵部做兩件事,其一,賞銀和撫恤要快速做起來,應發盡發、能快則快。其二,對於作戰不力的將校,堅決拿下,不要談求情,第一次是申斥,再來則是問罪了。

國家在打仗,作為武將,你打不了仗,那還有什麽好說?

突出的就是四個字:賞罰分明。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機制,這個機制只要不亂,基本上上傳下達的行政管道就是通暢的,因為堵點可以拿掉,有願意想當官的人會填充進去。

“易州這一仗打的好。”朱厚照在宮裏誇贊了起來,“這個山東都使,也算是用了命了。去旨一封安撫安撫他。和他再強調一次,朕一直看著呢,打仗要是躲懶,朕可不饒。”

“是。陛下幾番下旨勉勵,再怎麽樣,也該用些心了。”

朱厚照不輕不重的哼了一聲,要是這個環節這家夥還掉鏈子,事後非得斬了他不可。

“也沒老實到哪裏去,這些戰法充滿了軍學院的風格,他卻都說是自己想的。官僚習氣,死性不改。”朱厚照搖了搖頭。

不過這個時候就暫且先不去管這一點了,反正不管怎樣,軍學院的人,他總是會提拔的,埋沒不了那三個人。

而君前,王鏊、王炳、韓文等人淺淺笑著。皇帝太過聰明,想騙過他實在不容易。

“陛下,此戰雖然有小勝,但達延汗主力未損,前方來報,他還是在向京師進軍,而且行軍速度陡然加快。”

“他這是要不管不顧,拼死一搏?”

朱厚照其實明白,“所謂梟雄,就是一般的困難壓不倒的人物,手中還有人,坐下還有馬。想要叫達延汗這樣的人物承認自己輸了,那是很難的。”

其實很多人都面對過這種局面,掙脫出來了就是締造傳奇的英雄,掙脫不出來就只能碎進歷史的塵埃之中了。

王炳繼續稟告,“陛下,臣以為應傳旨淶水、良鄉兩處守軍,令他們全力掩護百姓,尋機作戰又不可戀戰,一切護得人、護得糧為準則。”

他這話裏有玄機,就是以掩護百姓為主要。

但是沒人好反問,畢竟掩護百姓是一種類似政治正確的話語。

王炳是自己解釋,“臣近來總是在想陛下所說的鼓勵民間百姓的奧妙,算是漸有所得。臣以為,朝廷若是以掩護百姓為主,是一箭三雕之計。其一,便是最大程度的保全陛下子民,其二,官軍有此作為更能取信於百姓,百姓也會進一步配合官軍,其三,韃靼小王子的大軍後勤皆是靠搶掠,所以掩護百姓,就是斷其糧草!”

有道理。

講得有道理,朱厚照是會聽的,“朕準了。旨意就這麽下,這些韃靼的主力,朕會給他們尋找合適的對手的,淶水、良鄉的守軍,就到鄉間去!”

“是!”

“諸位愛卿。”皇帝站了起來,“韃靼小王子離京師越發近了,以至於朝堂之上有些恐慌的情緒。這幾日也不斷有人上奏,說什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朕今日就在此說明白了,朕哪兒也不去,就在紫禁城!望各位愛卿與朕共同禦敵!共寫佳話!!”

“臣等願與陛下迎敵!”

皇宮中聖旨既下,

一路一路的錦衣衛紛紛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