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論功、起名

古樸的城門既厚重又巍峨,新的一天到來,京師九門全部打開,持續了近三個月的戒嚴令被解除。

百姓終於可以自由出入,這突然的解封使得全城一片歡樂。

不夜城也重新開張,裏邊兒各種娛樂場所從白天到黑夜從不關門。

趕上現在京師裏的百姓又都有些銀子。其中一些是領了賞銀的有功之人,蒙古人雖然沒有最終攻打京師,但朝廷已經把開拔銀都發了下去。

皇上有錢,碰上的還是關乎國運的戰爭,所以當時銀子花起來很是舍得。

就是和這些都沒扯上關系的人,先前通州的糧食要運至京師,當時稍微多跑幾趟,三五兩銀子也能到手。

這年頭可沒有攢錢買房這種事項,有了錢,存一部分,另外的還是拿出來花。

因而戰後的京師商業恢復的異常之快,對於很多人來說只記得那緊張的氛圍,倒也不覺得天跟塌了一樣。

酒樓裏的評書先生已經說起了書,抑揚頓挫的,仿佛親臨戰場。

三兩友人坐在其中,有的認真聽,有的就當是聽個故事。

“……此次真要論起功勞,皇上當居首功。若非陛下暗中策劃了這般大的謀略,也不會引得韃靼小王子越陷越深,兵部尚書可居次席,危急時刻,領兵增援,一戰功成,實乃國之幹臣也。”

“不對不對,此次與韃靼作戰,乃是最後時刻大明騎兵抵達,否則五萬韃靼之兵,怕也難以打贏!”

……

大勝之後論功行賞,哪個功勞大,哪個功勞小,這便是最為敏感之事了。

王炳算是運氣很好,當時京師之中實在挑不出人來。

朱厚照的態度是寧願找威寧伯也不去找英國公、成國公這些人,威寧伯王烜至少還能帶著他的妹妹王芷,雖說軍中有個女人不太方便。

但在關乎國運的大戰上,些許的不方便或是些許的尷尬都是無關緊要的事。

後來也就讓王炳占了這個便宜。

那種局面,韃靼小王子已經深陷其中,朝廷派出去的人,只要把幾方捏合起來,不要剛愎自用,和眾人一起商量著來,這事便成了八九成了。

好在,王炳侍奉了朱厚照幾年,當時那種情況,勝利有多重要不言而喻,他出一點簍子,朱厚照都能扒了他的皮,所以哪怕就是隨性而為,他也不會選擇那個時候。

現在多好,仗打贏了,他還是領兵出去的,而且是本朝的兵部尚書。

以如此功勞,就是朱厚照不願意,內閣當中無論怎樣也要給他一個位子。

否則這個事就說不過去,叫人家去打仗時說得好聽,回過頭來領賞又摳摳搜搜,實在是小家子氣。

所以這一點,他是聖心已準之事。

旁得不提,王炳在大事之上還是拎得清輕重,就這一點,以閣臣委任,又能有多大的問題?

這樣的話,內閣的三人也就齊了。

楊一清原是負責復套之人,本身已經是閣老了,現在復套功成,他回到朝堂中樞更加理所當然。

國人講求論資排輩,雖然王鏊是帝師。但是楊一清在其之前入閣,那麽內閣的首揆自然就是楊一清。

楊一清、王鏊、王炳。

三人內閣,兩人是因為復套。

朱厚照樂得見到這種局面,他就是要告訴大大小小的臣子,辦好了皇帝的事,就是能升官。

至於西北三邊總督和兵部尚書……

朱厚照覺得,北方威脅不再,三邊總督的設置也失去了其意義,防備和攻略北方遊牧民族的重任更多的轉移到了河套地區。

從軍事角度來說,就是把防線前推。

甘肅、寧夏、榆林還是各設總兵,正巧此番大戰,也有許多立了功的將領需要安置。

除了向北,大明還需要向西拓展其影響力。

有了河套,在其覆蓋範圍內的左右兩邊即寧夏、榆林兩鎮就會變成次一級的防守區域,而甘肅則仍然重要,因為甘肅鎮向西經河西走廊,就是關西七衛、而後是哈密。

所以甘肅、河套,這是兩個重點,一個向西,一個向北。

“陛下?”劉瑾低頭走了進來,輕聲喚了一下。

朱厚照正盤腿坐著,他面前放著地圖,手中則擺弄著一些小旗子之類的玩意兒。

“何事?”

“張永回來了。”

“那讓他進來啊。”

“是。”

張永率領騰驤四衛,此番也立有小功。

不過……他的面容卻沒有多少興奮,還是顯得有些緊。

“奴婢張永,參見陛下。”

朱厚照轉了身子,但還是盤腿坐,“起來吧。這一趟你沒受傷吧?”

“奴婢賤體,何勞陛下掛念。”張永嘿嘿笑了一下很快又收了回去,“……有件事,外庭的大臣應也會和陛下稟報,不過奴婢還是覺得應從快、先向陛下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