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王氏父子

正德四年四月初,

朔方鎮的鎮城裏來了一隊人馬,大約要有三千人。

領頭之人,是正德二年良鄉一戰成名而被皇帝封為武節將軍的韓十二郎。

武節將軍是一個散官的名稱,就是有官名而無官職,但可以解決‘品級’問題,這是個五品武官。

他的官職則是上直親衛虎賁衛的千戶,而他的年紀也就和皇帝差不多大。

戰爭中活下來的人總是有這樣的好處。

在京中差不多兩年,上面又有新的調令下來,今天他就是向王守仁交差來了。

“奉上意,末將領丁口一千兩百余、工匠八十七人歸入朔方鎮,另有牛犢、農具、麥種一並入庫,請都使清點核查。”

王守仁剛剛巡視北安苑回到朔方鎮,見到有這麽個好消息,心情頓時歡暢。

“起身!”

“謝都使。”

“劉閽,你帶人去,安頓百姓。”

“末將領命!”劉閽已經駕輕就熟,畢竟這不是第一次了。

王守仁則把韓十二郎帶來的皇帝的信件仔細閱讀了一番。

與以往一樣,皇帝還是非常的支持他,他上奏河套地區需要人口,於是人口便一趟一趟的來了,這已經是第十趟了。

而開墾土地所需要的耕牛、農具、種子朝廷一樣不吝嗇。

皇帝在信件之中的用語更為親切,王守仁不知道其他人和皇帝交流是怎麽樣。

反正每次和他的信件之中,總是要關心一下其他的……

比如會問他,

愛卿你近來身體可還好嗎?

愛卿你為國屯兵邊疆,分外辛苦,一定不要過於勞累。

愛卿你要是思念故鄉,可上奏稟明。

愛卿你在邊疆之地,務必要勤操兵馬,免得韃靼人死灰復燃,萬一被他們偷營成功,你的性命可就危險了。

……

諸如此類,反正王守仁也不是第一回看了。

就像此次,皇帝說:愛卿,聽聞這個韓十二郎原先就是生長於西北,對韃靼人十分熟悉,在戰事中表現的也十分優異,我特意把他派過來,增強你手上的力量。至於他是否真的成才,你看著辦吧。

王守仁眼皮子擡了擡,瞄了一下下面的人有沒有在偷看他,那種心裏仿佛是做什麽見不得人的事情怕被人瞧見一樣。

實在是……皇帝的一些表達有些肉麻……

於他而言,則是一種壓力了。

繼續看下去,皇帝又說:你的父親在南京當兵部尚書很多年了,他的身體還好。眼下又是用人之時,朕意調其入京。只是北直隸不比南直隸,到時候必定日夜操勞,所以問問你的意見,你覺得如何?

王守仁的父親王華已經六十四了,這年紀再當個官也不是不可以,好些人七十多、八十還在幹呢。

只不過這麽問王守仁實在是有些寵溺了。

老規矩,王守仁決定寫信‘駁斥’一下皇帝,對臣子這麽好也是不合規矩的!容易助長臣子的氣焰,我是不會這麽幹的,但是萬一其他人忘卻君臣之禮,這可怎麽辦?

“隨我來。”

“是。”

韓十二郎跟著王守仁的腳步進到偏房,那裏擺著書桌。

他一邊執筆,一邊說,“陛下信件之中對你贊賞有加,本官雖與你是初次共事,但料想你也必是極有才華之人,朔方鎮初建,眼下有三件大事需同時推進,其一為墾田、其二為牧馬、其三為練兵。你想做什麽?”

“末將但憑都使吩咐!”

“那就……”王守仁想了想,“墾田吧,今年要墾田千頃,任務是極重的。”

“是。”

韓十二郎退下以後,先被人領著去了住所,第二日去到了北安衛。

朔方鎮有朔方左右衛以及北安衛、永安衛共四衛。

正常來說,沿著長城所設立的軍事重鎮都遠遠不止這個兵力規模,如果按照鎮城、路城、衛城、所城和堡城的一般防禦體系,少說都要數萬人才能基本成型。

不過河套地區面臨一個新的問題——這裏可沒有長城。

河套就是越過長城打下來的地方,於是乎那種倚仗地形關隘、長城關口所進行的防禦作戰已經不太現實。

除非在這一段再修築數百公裏的長城,但短時間內顯然不太可能。

所以朔方鎮選擇了第二種思路,就是打造軍事堡壘。

所謂的軍管區,就是讓這裏的軍事色彩很濃,開墾荒地是為了獲得糧食、圍苑養馬是為了獲得戰馬,隨後修築城池,除了主城,還要在合適的距離修築衛星城。

這樣互為犄角,在一處遭遇侵襲時,其他處則馬上領兵來援。而且與其他邊鎮有顯著不同的是,這裏要保持強大的騎兵力量。

這是進攻的力量。

因為有進攻的力量,所以不管是瓦剌和韃靼,都不能忽視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