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吾皇聖明

正德四年十月。

少府令顧佐親自督查了淮安府到揚州府的修路工程以後回京。

現如今朝中最大的事情是寧夏清屯,但似乎很多人都忽略了,其實朝廷在今年開始分兩期共投入八百萬兩白銀修築南北直隸之間的官道,

兩地之間原本也有官道,但那些大多都是無人修繕管理的土路,路況實在堪憂。

這次朝廷意在修築一種路面更加平整、且更為堅硬的道路,所以才需要那麽的銀子。

“黃熟土?那是什麽?”

“回皇上的話,便是一種石灰、黃土和沙子的混合物。石灰一分入河沙,黃土用兩分,隨後配糯米、羊桃藤汁和勻,再以四方邊竹固定形狀,燒制以後極為堅固。”

朱厚照問道:“下了雨會成爛泥麽?”

“不會的。微臣查閱《左傳》,宋文公的陵墓便是由黃土和石灰燒制。自漢代後,因黃熟土堅固還會用來建造房屋,一場雨是塌不了的。”

朱厚照很小的時候,他見過那種泥土建的房子。

其實當時太小,沒有想過泥土沾了水一旦軟化,房子倒了怎麽辦。

他也懶得去管,古人也很有智慧,秦代就有磚了,而且制得還很好。

另外用磚石鋪路也是個選擇,古人也用過這個辦法。

“有點兒意思。”朱厚照對顧佐說:“造路材料好的工程隊,適當給些獎勵。”

“是,微臣遵旨。”

“等少府修好了這條路,朕先來走一走。”

顧佐不知如何接,“陛下,這……”

“偶爾出宮一次,還是需要的。當然,這是後面的事了,再說吧。”

“是。”

先前因為淮安府的事情,顧佐叫皇帝給訓斥了一頓,回家反思之後重新出山,第一站便去了淮安府,就是把改過自新的態度先展現出來。

少府內部也進行了一番整頓,尤其是工程清吏司,最初的少府郎中祝衛春等人全部被抓了起來。

這個機構,再花心思在用人之上,也容易形成貪腐,朱厚照已經讓錦衣衛安插人手在其中。

這個事情,也只有顧佐知道,畢竟他更方便任命少府內部的官員。

朱厚照也沒有一直生顧佐的氣,有些事不是他的錯,至少他本身還是一個很用心的官員。

“有一件事,朕先拋出個引子,你可以去想想。”

“是,請陛下吩咐。”

“便是這修路的事,這些工程花費甚多,若是不能形成‘回頭錢’,往後就是朕有心再做,實際上也難以為繼。”

顧佐心領神會,“微臣也想過這一類事。粗略的也想到兩個辦法。”

“喔?說來聽聽。”

“其一便是依托這些修築好的官道收些銀兩,不必很多。不過此法一旦使用不當,極易造成惡劣的影響。”

朱厚照皺上眉頭,“你的意思是,做事的吏員會吃拿卡要,層層盤剝。”

“陛下聖明。”

這種事情不難想,即便在電子支付的後世,還有一些地方的人員擅自設卡收錢。

放在古代,那還不是猛收錢。

“另外一個辦法呢?”

“臣聽聞陛下在清理軍屯,往後籽粒數必定大幅度增長,所以……是不是可以改折色為本色?”

所謂本色,就是實物,如糧食。折色就是將這些實物折成現銀。

這是社會自然發展的普遍規律,因為使用貨幣這個一般等價物,就是比實物交易更加方便。旁的不提,幾百噸的貨物,怎麽來回來的運輸?

朱厚照搖頭,“往回改是不好的,還是要用銀兩。”

一般來說,古代的朝廷在治國的時候,老是手裏有什麽、改成哪樣方便就怎麽搞,因為權力沒有限制,永遠就是考慮自己。

大明在這個方面尤其如此,後來張居正改革,原先的糧稅全部轉為收現銀,還好隆慶開關以後,海外流入了天量的白銀,不然老百姓上哪兒去找足夠的銀子?實際上就算如此,也使得部分地區的百姓傾家蕩產。

小農社會不是商品社會,商業交易在幾個大城市是充分的,但在偏遠地區則不足,朝廷改為收白銀以後,老百姓每年交稅還得把糧食或是一些土貨去換銀子。

這哪裏是容易的,現在人走路走個五公裏都受不了,古時候簡單出趟門在道路條件不好的情況下更是要十幾二十天,而且還有那麽多的糧食,用什麽拉?馬?驢?這種東西可不是家家都有的。

所以其實加重了不少負擔。

但是一條鞭法確實有其好處,全部折成銀兩收稅以後,對於朝廷來說是方便不少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朱厚照本身也有意推動社會經濟的貨幣化。

大明開海以後,貨幣化也是不得不走的一條道路,因為每年流入的白銀以上千萬兩計,在現階段大大緩解了社會上的銀荒,促進了經濟進一步活躍,這是不能放棄的。再到後面還涉及一些貨幣和金融改革,所以他不會如此短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