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事急如火

和劉健一樣,李東陽的應天巡撫,朱厚照這麽些年一直也沒有動過。

他本身是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江南之地又是文風繁盛之所,這些年他在江南是如魚得水了。

治政、治學、治人,都有不俗的成就。

當然,這是在讀書人圈子中的評價,實際上的社會現狀以及底層邏輯並沒有多麽取決於他李東陽。

因為紅薯的推廣、貿易的紅火,這個時候放誰在江南主政,那政績也差不了,只要不折騰老百姓就夠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種‘果子’皇帝怎麽不願意旁人摘,偏偏給了李東陽呢?

除了他過去已經贏得的名聲,更主要的原因還是皇帝信任他。

總而言之,現如今李東陽在江南的地位是一時盛極,他就像是當世大儒一樣作為一個標志性的符號高高懸在那裏了。在他的文位下低頭拜禮的讀書人不知凡幾。

所以朱厚照當然要重視這一封信,李東陽的文壇地位越高,他作為皇帝只要稍加優待,那便是萬人歸心。

這種赤裸裸的東西,倒也沒有必要客氣。

以至於王炳和宋衡在收到旨意和知曉緣由的時候也不好撒出什麽怨氣,不是皇帝忽然間要把他們往死裏逼,是事兒趕事兒,撞在了一起。

不管是這裏的事情放一放,還是先不管病重的李東陽。這種取舍誰都沒有膽子去讓皇帝做。

還是那句話,都難,那也只能勉為其難。

不過司禮監尤公公的話很有意思,什麽叫‘拿出說服皇上的東西’,到底要怎樣才能說服皇帝?

這種時候便能看出閣老‘穩定軍心’的作用,他將楊廷和拉到一旁,頗為堅決的說:“事到如今,陛下的心意介夫應當也看得清楚了,陛下就是要把這些醜事都揭出來。”

楊廷和疑惑但是也點頭,“陛下……總是會出人意料。只是始終不懂,為何偏偏就要如此?”

王炳想到一些,但他不敢確定。

“為何偏偏如此……老夫是仔細想過的,但……實在不合常理。”

楊廷和不放過,“閣老既然已有所得,倒不如說說看。”

王炳背起一只手,他皺眉凝望遠方,隨後緩緩出聲,“介夫,你覺不覺得,皇上……似乎對於優免很不滿意,會不會是要士紳也如百姓那樣納糧?”

楊廷和心中一驚,“何至於此?”

“因為陛下說過,大明太倉庫的那些銀子都是老百姓一點點湊起來的,陛下既然講了,就是對此不滿意。”

“可免除讀書人的賦役,這是太祖皇帝便……”楊廷和說到一半也不講了。

正德皇帝是什麽氣象?

恨不能要自己開宗立派了。

哪裏管過什麽以前的規矩。

“若是按照閣老這樣說,那數量反而是其次了。”

“倒也不是,數量也很重要。普遍如此,才是陛下想要的。”

王炳說完之後就嘖了一下,他其實有些糾結的,因為他並不能完全的確定,不過他是閣老,這裏又需要他來拿主意。如果不能完成的話,兩天以後天子龍攆是不是起駕都成問題,那還得了?

思來想去以後,王炳下定決心,他握拳虛空一捶,“就這樣辦吧。陛下所要的就是士紳、大戶們名聲落地。所以數量不是其次,而是至關重要。”

“可只余兩天時間,又怎麽湊起足夠的數量?”

“讓鳳陽巡撫宋衡想辦法,絕對數量是來不及了,但要覆蓋的廣,其他府這次先算了,主要是淮安府的各個縣,每個縣至少要上報三人。”

“強制攤派?”

這個時候王炳不想聽難度,他篤定道:“一定不難的,一縣一縣找過去,每個縣找三個大善人那是不容易,可要找三個為富不仁的,哼,容易的很。”

商量定計以後,他們將宋衡找了過來。

王炳親自給他出主意,“這樣辦。你馬上派出快馬,持你宋中丞的手書直接命令各個知縣,要他們報出三個人來,不要只有人名,那太假,而且到時候陛下問我們,我們還回答不出。要把這些人的生平、背景、事跡都寫清楚。當場寫,然後快馬再回。

淮安府的事情,我們這樣稟報,關鍵是要一縣不落。至於揚州府、鳳陽府,時間來不及,想必陛下也不會深究,不過具體已經開始的打算,你要和陛下講得斬釘截鐵,不能有一絲猶豫。”

宋衡覺得很奇怪,甚至有些亂搞的感覺,“這樣……能行麽?下官本身已經捉了一些人了。”

王炳深吸了一口氣,“就這樣做吧。”

他有大概五成的把握。

皇帝這一次就是要把這些人的名聲搞臭。

然後讓天下大小官員都看到,朝廷優待讀書人、優待士紳,但是幾乎每一處地方都有一些人欺壓百姓、魚肉鄉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