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旨傳、縱奔

1206年,蒙古乞顏部首領孛兒只斤·鐵木真在斡難河河源稱成吉思汗,並建立大蒙古國。

統一的蒙古帝國一共有四任可汗。

鐵木真之後,是他的第三子窩闊台汗。

而後是窩闊台長子貴由汗。

貴由汗僅在位三年,他去世以後,黃金家族開始經歷一定程度的內爭,最後是鐵木真幼子托雷的長子蒙哥勝出。

1258年,蒙哥汗在進攻南宋的時候於四川釣魚城下受阻,數月不能攻克。次年,突然暴亡。

因為死的實在太過於突然,根本沒來得及指定繼承人。

蒙古帝國又一次經歷內亂。

蒙哥的二弟忽必烈、四弟阿裏不哥為了汗位而內戰五年。

內戰的結果是忽必烈勝利,並在東亞地區建立元朝,然而由於忽必烈的自行即位及行漢法主張,引起蒙古大多數宗派的強烈不滿。

於是蒙古帝國分裂出察合台汗國、金帳汗國和伊爾汗國。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在在1368年被朱元璋攻滅。

察合台汗國在1346年分裂為東西兩部,西邊的形成了帖木兒帝國,在中亞地區也很有影響力。

東邊的形成了東察合台汗國。

1365年,已經分裂的東察合台汗國再次分裂,東邊是由羽努思汗建立的土魯番汗國。大致區域就是今天的吐魯番市。

西邊仍以東察合台汗國自稱,並在1514年也就是正德九年,被葉爾羌汗國吞並。

這時候土魯番汗國已經傳位到第三位大汗速檀滿速兒。

滿速爾(亦稱曼蘇爾)在位時間較長,以漢人的紀元來算,就是從弘治十七年一直到嘉靖二十四年,正好完全覆蓋正德。

其人聰明睿智,處事謹慎。對內鎮壓異己,對外積極擴張。

歷史上,同樣是正德九年,忠順王拜牙即突然反叛歸附滿速爾,哈密國被滅。之後滿速爾又多次兵犯肅州,致使嘉靖皇帝最終將關西七衛遷回內地,並放棄嘉峪關以西全部土地。

所謂的關西七衛是明朝在嘉峪關以西設立的七個羈縻衛所,因為衛所的首領都是蒙古人,實際上就是國中之國。

嘉靖皇帝將他們遷回內地以後,這部分‘蒙古難民’基本上是樂不思蜀,史書記載:種瓜放債,生計百出,皆不願回故國。

整個就是把甘肅視為人間天堂。

所以歷史上明朝想要依靠這些當地人恢復哈密國,根本就是沒影的事兒。

而因為關西七衛有羈縻統治的傳統,所以根本不為當下的朱厚照所重視,他可不想再來個國中之國。

正德五年以後,他逐步派遣漢人軍隊,以他們作為哈密衛,進入哈密城。

這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滿速爾的野心,但似乎也沒有天兵坐在那裏,敵人便望風而逃的效果。

這,就是此次周尚文突然有此奏的全部背景。

十年治國,明朝早已不是當初的明朝,甘肅遠離中原,而且人口僅有百萬,環境又比較惡劣,本來是難以聚攏力量的。

但如今,周尚文不僅有四萬余精兵,而且在其後方,朝廷有力量淵源不斷的運送各種物資。

一句‘加倍罪之’,更是莫大的政治支持。

朱厚照又不是沒幹過這樣的事,當年封鎖韃靼,內地仍有商戶私通資敵的,那都是全家抓起來砍頭。

京師。

內閣是楊一清和王鏊同坐,這日午後從淮安府傳來消息。

王鏊安坐不住,他起身急問:“陛下怎麽說?”

楊一清一字一字念出來:哈密者唐伊州故地,屯田舊郡非若珠厓可捐也。國家大一統之盛,珠厓盡入編戶,而謂伊州外之為可乎?此不可棄之名義也。陛下的意思是說,漢唐故地,不可失。

這是開宗即明的核心原則。

而後還有。

王鏊接到手裏來,“……保哈密所以保甘肅也,保甘肅所以保陜西也,若曰哈密難守則棄哈密,然則甘肅難守亦棄甘肅可乎?因棄甘肅遂棄臨洮、寧夏可乎?西北二邊與虜為鄰,退尺寸則失尋丈,是故疆場棄守之議不可不慎也。”

這是皇帝回應那些西北邊陲,人煙稀少,加之無益,失之無損,而且本身就難以防守的說法的。

到這裏,意思已經全部出來了。

後面便是封周尚文職銜的意思。

楊一清沒有絲毫拖沓,他說道:“我等即刻遵照聖上旨意而行,濟之,你親自擬文,而後我們一同向皇長子稟告用印,再以八百裏加急遞給周尚文。”

“是。”

“來人,”楊一清沖著外面喊,“持我手令,傳兵部尚書王璟、戶部尚書何鑒和禮部尚書王華到奉天殿待命。”

這種大事,他們要在奉天殿當著監國的皇長子的面宣布。雖然實際上只是個流程,因為遠在淮安府的皇帝已經大的方向都定下來了,但這個流程不能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