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議產業

天子展現一種君臨天下的姿態,甚至可以說展現出了多年以前才見過的那種固執。

如此執意的要征日本,很難讓人相信沒有其他的理由。

到這個程度,不管其他大臣怎麽說,事情其實已經沒有商議的余地,難道還有人敢於抗旨不遵麽?

這是正德十年,可不是弘治十年。

所以奉天門外的議政也很難持續,畢竟都已經是這個氛圍。

但令朱厚照沒有預料到的是,禮部尚書王華忽然脫冠而跪,正氣凜然的說道:“陛下承天命而臨宇內,富國強兵,垂拱而治,為天下百姓所敬仰。然東征日本一事,事起突然,且牽連甚廣,切為震撼。不止如此,陛下用兵西北、駕臨江南,還欲北征大漠。臣等不知陛下用意,妄自揣測又殊為不敬。

只能以為大明至今,國稍強,民稍寬,陛下便肆起戰火,是否有心急好功之嫌?臣等並非不體聖意,實在是心憂國家、心憂陛下。且,聖王務和,以平民政,今陛下統天下之眾,居四海之廣,自當以和為貴,以養萬民。而盛威於邊陲,陳兵於四野,非所以和民之意也。此臣切心之語,惟望陛下詳查!”

說完以後,一個老人家噗通一下把腦袋磕在地上。

作為四朝老臣,他這樣作態,使得周遭都忽然安靜下來。

這些老文臣,似乎總有一種特別的勇氣要把皇帝拉回他們以為的正軌。

“王華,你這段話軟中帶硬,紮得朕真是疼。”

“老臣不敢。”

“你這意思,朕整個人都變了,變得忽然要建立自己的功業。朕且問你,若是西北用兵能勝,你以為朕會讓禮部怎麽做?”皇帝繼而擴大範圍問:“你們都在心裏想想,是不是都覺得朕要模仿漢唐,設個什麽都護府,沉醉於開疆拓土的偉大功業之中,就此滿足了?”

眾臣不敢說話。

“王華,你講!”

“啟稟陛下,老臣以為陛下恢復漢唐故土,重現祖宗偉業,這是萬世不滅的功績,這也是後人敬仰之處。老臣只是擔憂,四處征戰,耗費國力無數,會使得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消失殆盡!”

“不要繞著彎子說旁的。朕告訴你,朕絕不是只顧著打天下的武夫皇帝,原本也是要與你們議及此事的,既然如此那便索性說清楚。哈密城,從此以後納入大明版圖,原來的忠順王拜牙即既然已經反叛入吐魯番,那便按照叛賊處置,朕也不會再於哈密封忠順王。

嘉峪關外、哈密周邊,朝廷要新設三司進行管轄,取名為新疆,意為新歸之疆土,等到戰事平定,三司使要對那邊進行漢化管轄,要築造新城,在中原通往西域的路上依次修建,作為商業據點,其目的不僅是重現古絲綢之路,更是要讓絲綢之路更加繁榮!

你們要是不理解,便看看東南,海貿以後,浙閩兩省是不是逐漸富裕?那麽你們想過西北沒有?那裏土地貧瘠、氣候幹旱,和浙江那七山兩水一分田雖然完全不同,但本質上都是不適宜農業耕種的省份。這些你們到底有誰又想過?!”

朱厚照拍著自己的胸脯,“朕想過!朕想以西安、甘州為起點,重建陸上的商業走廊,使得大明的商人可以到西域,西域的商人也可以入大明,這樣增加人員流動、帶動商業發展,讓西安再現當年古都長安之輝煌!

在寧波,一個小小的知府跟朕大談商貿與市場,他和朕說做棉紡業是如何的合適,如何可以讓更多人有個營生,這還僅僅是個知府,就知道戰爭的目的不在於戰爭本身,而在於開拓市場。這一點,你們作為朕的股肱之臣為何就不能明白?!”

除了毛紀和王華,其他也都自覺地跪了下來。

顧人儀最先說了,“臣等愚鈍,不理解陛下苦心,今日聽陛下所言,方才醒悟!”

朱厚照年輕的嫩臉一陣紅一陣白,“宣戰書,誰來擬?”

這種事大學士都可以。

不過答應了擬這個宣戰書,實際上就是默認支持了皇帝。

有些人知道自己沒資格,另外一些也有疑慮的……

“老臣願擬。”

朱厚照視線偏過去,他本來以為那邊有動靜會是王鏊,沒想到竟然是楊一清。所以他神色稍緩,內閣首揆願意的話,算是給他不少台階。

“好,此事交予楊閣老。”

“陛下,老臣有個不情之請。”

“說。”

“老臣想請陛下為臣等解惑‘產業’二字,或許百官們聽了以後,也能理解不少。”

朱厚照道:“若是平常多些思考,不至於一丁點兒也談不出。內閣先召集人員議一議再說,朕有時候講了,反而會令你們先入為主。但產業二字的確極為重要。”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