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控制日本

正德十一年五月末,出征半年的伍文定終於抵達京師,隨他同行的還有邢觀。

按照規矩,赴京官員要先入宮陛見皇帝,稟報所任之事。

朱厚照未在乾清宮,而準備在奉天殿召見他。

這是之前就已準備好的禮制,大將出征歸來絕不是簡簡單單到乾清宮的暖閣裏說上幾句不痛不癢的話就算了的。

大明的官員大多認為日本乃蕞爾小國,大多不以為意。

然而天子十分重視,不管是入京的時間,還是路途中的相關禮節全都苛盡到位。

這也有了現今總理外務大臣顧佐在城門口迎接的這一幕。

基本的利益、見面的寒暄之類的事,不足一道,顧佐是帶來了皇帝親自交代的事,他與兩位說:“皇上已經等候兩位多日,大捷歸來,自當受封,便是連兩位的府邸也已經提前準備好了!”

伍、邢二人略微有些受寵的感覺,“陛下如此恩重,叫我等如何承受得起?”

“受得起,你帶回的那些銀兩不僅是朝中上下大感意外,就是皇上也龍顏大悅,立下如此功勞,當然受得起。我們快快進宮,皇上今日專門等著兩位呢。”

領兵在外的將領,家人是必須要住到京師來的。

這是不用說的規矩。

古時候沒有多少控制這些人的手段,這算是其中比較有效果的。

你要起兵造反,首先要狠得下心放棄老父母和妻兒,這已經是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的了。剩下的人,即使成功了,但無人繼承,所有的一切努力也都變得沒意義了,如果這些你仍然無所謂,但還要面臨另外一個問題。

沒有子嗣,你的‘創業隊伍’也不會跟著你幹的,因為很容易是個短命朝廷。其實哪怕是承平的朝代,皇帝沒有兒子總歸也是個問題。

再者,不顧父母妻兒之人,絕對心狠手辣,這種人也基本沒有多少人格魅力,一般人都是敬而遠之。

伍文定能攻打一國,作為水師提督他的力量第一次震撼到了根本沒有海戰概念的文臣,於是在對關於伍文定的封賞問題上,朝堂之中已經議過多輪了。

朱厚照也順水推舟定下了另外一件事。

紫禁城,奉天殿,金黃色的龍椅散發著隱隱的貴氣,天子挺身而立,目光如虎視一般。

“臣水師提督伍文定奉命出征,上托皇上洪福,下賴將士用命,於日本國一戰而勝,宣我大明國威於東海碧波之上!今奉旨班師,向皇上報捷!”

朱厚照不是頑劣的性格,他講究那種威勢、氣度,天子就該有個天子的樣子,奉天殿也不是開玩笑的地方。

所以他擺直身體,丹田用力,“愛卿請起!”

“謝皇上!”

“朕聽聞,有不少日本國人此番跟隨你的戰艦前往大明,他們此行何意?”

“回陛下。日本國如今四分五裂,室町幕府軟弱無能,無力掌控國內各方勢力,臣這次所帶之人,既不聽從室町幕府的號令,也不跟隨大內氏、細川氏,他們心向我天朝,此番是來表明心跡、向我天朝致歉、稱臣的。”

“既不是一國之主,更非一國之主所派遣的使臣,朕再召見他們於禮不合。顧佐?”

顧佐出列,低頭作揖,“微臣在。”

“這些人由你負責接見,並全權負責處理大明與日本地方勢力的關系。其中要害、如何把握你應該心中有數,若真有拿不準的,報朕知曉。”

“微臣明白。”

其實哪有什麽拿不準的,服軟的活,不服的死,多麽簡單粗暴。

“尤址,宣旨吧。”

“是。”尤公公上前一步,兩手打開,臉色肅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聞忠誠者,社稷之臣;功績者,朝廷之良。爾水師提督伍文定,盡忠竭志,率軍遠征,宣示國威,有功於國。朕心嘉尚,特賜靖海伯,以表誠心,而光榮譽。爾享朝廷厚恩,承天之寵,須謙恭自守,克盡職守。襄助朝廷,以盡君臣之義!

欽此!”

伍文定先前已經聽到部分傳言,而且他心中也有些騏驥。

大明朝對於立下軍功之臣,總是會封以爵位的。

不過再多的聽說、猜測、想象,都不及此刻真切的聽到!

靖海伯,伯爵啊!

永樂以後,朝廷幾乎已經不怎麽封爵位,當然生個女兒給皇上當皇後那另算,真的以公封伯的,哪怕是正德朝多一些,他也是第二位!

靖虜侯周尚文那是功勞無雙。

平海伯梅可甲雖然也有功,但大家仍然是覺得有後宮的因素在。

其他的大部分武官,其實也都立了功勞,可封爵的並不多。

如此,足見此番賞賜之重!

“臣伍文定,謝皇上隆恩!!”

“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