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為科學發展指路

“派使出海,遊覽各國,這是朕思慮良久,也是關乎大明江山社稷的大事,這幾年下來,杭州、蘇州等地百業興旺,百姓生活安居樂業,一現多年未見之繁榮,足見各種商品的出海對於民生的重要性。

朕固然知道朝中大臣有言朕行事不正,以偏、奇之道一味求快,但朕是大明的當家人,朕若不決斷,還指望得了誰?

倒是這出訪之人至關重要,令朕一時難以決斷,思來想去,還得是身邊之人最能明白朕意。”

乾清宮裏,景旸聽著皇帝的話漸漸明白了言外之意。

他雖然有些意外,不過事到臨頭,也沒有辦法。

朱厚照說的也是心裏的實話,這個人必得是皇帝身旁近人,就像永樂皇帝當年也是選了三寶太監。

不過眼下這個光景,他並沒有合適的宦官可用,張永固然忠心,可畢竟心思不夠細膩,萬一遇到什麽情況,肚子裏沒什麽墨水的他,真讓人擔心。

這樣便只能是從侍從當中挑選了。

可謝丕在靳貴走後一力擔著諸多事務,本身已非常繁忙,楊慎身兼重任走不開,新年剛得旨進入侍從室的範玉昌年紀還小,經驗也不足。

所以比來比去,就剩個景旸了。

這個和他那個女兒也有些關系,不管怎麽說在這個年代作為父親能允許自己的閨女這樣做,其實就已經很開明了。

正常的就會像淑妃那樣,又打又罵,根本是碰都不讓碰,又怎麽會有條件大量查閱資料,完了自己還撰寫一本書出來?

所以綜合多個因素考量,景旸就是合適。

當然了……

朱厚照也明白的,“此去萬裏,不僅要辭別父母妻兒,還要擔心海上的重重風浪,所要面對的艱難險阻必然極多。朕知道,你心中或許也不願。”

皇帝可以這樣講,

景旸也可以這樣想,

但是他千萬不能這樣說。

如果皇帝派任務,臣子不願意就可以不幹,那很多事都辦不下去了。

景旸自然懂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叩頭謝恩,“陛下有命,臣安敢不從?莫說橫跨大洋,便是刀山火海,臣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不管是不是真心的,

他這樣講,朱厚照當然是要誇贊起來,“好!有愛卿這話,朕始知我大明亦有博望侯!!”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有功,因而受漢武帝之封,列為博望侯。

如今天子以此作為類比,一下子就在景旸心中種了一顆欲望的種子:漢代出使能封侯,明代出使難道不能封侯?

欲望的生命力是很頑強的,一旦種下,幾乎不會消失,尤其景旸本身也是爭強好勝的人。

“景旸,你說說,你出使都需要些什麽,只要大明有,朕都給你找來。”

“臣別無所求,只願陛下賜十日休沐,以便與家人一訴離別之情。”

朱厚照微微一怔,他其實有些於心不忍,不過身為天子,這種時候就不要讓婦人之仁來困擾心志了,他馬上調整過來,“這事好辦,你這便回家。記得,好好解釋。還有,朕不是說過秀玉公主很喜歡你那女兒嘛?回頭朕讓人為你的女兒專門做個令牌,允許她可以出入皇宮,時常與秀玉相伴!”

這是格外的恩賜,景旸終於放下心來,“臣謝過陛下!!”

時常與公主在一起,這是很了不得的資源,至少他走以後,家人不會在京裏受罪,畢竟有秀玉公主作為後盾,誰還敢造次?

朱厚照看著他的背影,想到了當年張騫出使途中被匈奴人扣下的事情。

這一路出使,過南海、馬六甲海峽到印度,印度還有葡萄牙人和荷蘭人,這幫白皮豬根本就沒什麽道德概念,和海盜基本一樣,換句話說這一路都是海盜。

為免景旸出事,也為免人被扣留,使他們在這裏空等浪費時間。

朱厚照還是覺得要有一路艦隊跟隨左右。

本來嘛,組建一個和鄭和差不多規模的兩萬人艦隊也不是特別困難的事,不過日本和滿剌加國正是用兵之時,一下子卻調換不開了。

此外,現在的大明商船遍布東南沿海,保持一定的海軍規模和存在,威懾海盜,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如果全部出動以後,那富庶的東南沿海就像是脫了衣服的美人展示在別人眼前,一旦有意外,那就是山河震動。

“至多也只能派三千人給他了。”

朱厚照嘀咕著,應當也不會有人莫名發動進攻,只要足以自保應該也可以了。

安排了此間事後,朱厚照又關心起張天瑞和京裏正在籌辦的各個學院。

他現在已經用對了人,想想他在各個地方放的人,楊一清、王守仁、張驄、嚴嵩……這幾個猛人各管一攤,只需事事上奏稟報,至於說事情的發展超脫他們的控制,那是沒可能,也不需皇帝過分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