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四章 先斬後奏!

劉瑾下令以後,動作剛剛開始,暫且還到不了更遠的蘇州府與松江府,但江寧縣近在眼前,就是想逃有時都來不及。

其實朱厚照再怎麽有能耐,再怎麽重視地方官,他能顧到各省的三使司這樣的官員已經不錯了,畢竟他還有京中、軍中、勛貴以及後宮等等諸多事務需要料理,人太多了,實在是記不過來。

因而知府、知縣總是仰賴於地方的主官自己推薦。

倒也不是在這裏說李東陽的壞話,但他當巡撫這幾年,江南文風搞得是很繁盛,經濟呢在大局的帶動下也還不錯,於是顯現出一派盛世光景。可話說回來,這幫讀書人用的讀書人為官好與不好,完全是憑運氣。

江南這地方是暖風熏得遊人醉,就是有幾個硬骨頭也給熏軟了,但骨頭再軟,嘴巴還硬,也就是所謂的滿口的仁義道德,滿肚子的男盜女娼!!

說到底一句話,明朝官場的政治生態,並沒有那種脫胎換骨的那種變化。

這江寧知縣姓吳名休彥,文才是不必說的,能在正德朝混個知縣的官總歸得有點兒本事,可這幾日的作為讓人大開眼戒。

四名測量員幾次見他都是一副正氣淩然的樣子,萬沒想到這次再入縣衙,吳知縣是滿臉諂笑,猥瑣之態盡出。

而且不再提之前什麽生員阻撓、士紳拖延這種屁話,反而是命人倒好茶,備好點心,把心裏頭那些個主意娓娓道來,說:“四位測量員有所不知,這些日子雖沒有進行真正的丈田,但準備工作本縣已經在做了。江寧縣呢,共有3萬6千5百於戶,有水田36萬畝多,這些是有記錄的。當然如今民間多少有些隱田,到時一丈便知。

再有,本縣地處南直隸,河網密布,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大戶之中以趙、陳、李三家最為顯貴,且他們都是官宦之家,剩余還有眾多大戶富戶。這丈量之事……請四位理解,先前是要做各士紳之家的工作,耽擱了點時間,卻不是不丈。喔,對對對,縣衙內,自本縣之下,縣丞、主簿家中多有薄田。我們身為朝廷官員,理當以身作則,就從我們先開始!”

他這一出戲唱的反轉極大,

把這四個人給唱蒙了。

而且都有些害怕,這是不是什麽陰謀?

“吳知縣。”其中一人拱手,“清丈田畝是朝廷的旨意,我等也是受朝廷之命。”

“對對對,那是自然,本縣也都很理解。”

“既然理解,卻不知吳知縣今日這番……是什麽意思?”

吳休彥原本不是這樣臉皮厚的人,讀書人嘛,都會顧些臉面,但現在這種局勢輪不到他再顧及這些了,於是搓著手說:“南京城裏,是……有消息傳來的。喝茶喝茶,你們邊喝邊聽我說。”

“喔,應當是外面街頭的那些動靜?”

這話一出,吳休彥再也繃不住了,“四位上差,咱們可都是讀書人,十年寒窗不容易啊!現在南京來了個老權閹,那可是個殺人不眨眼的主,等人到了江寧,還請四位替我說說好話。江寧縣衙,可從來沒有攔過你們,從來沒有阻撓過朝廷的丈田之策啊!”

“額。”

四人全部明白了過來,但是他們都不敢表態。

人家尊稱一句‘上差’,其實他們哪裏是什麽上差,連話語權都沒有的。

吳休彥就覺得是他們不答應,於是幹脆哭了出來,“我們吳家是三代單傳,我上有年邁的老父母,下還未生出兒子,我要是出點兒什麽事,吳家的香火可就斷了!四位上差,我求求你們了,等人來問話,可一定要說本縣配合的好啊!”

砰!!

屋外傳來一聲腦門撞墻的聲音,原來是走路穩不住的師爺,他垮著臉,一路跑過來還直接摔倒在地上,“堂……堂尊,外,外面來了好些個公公!!”

“啊!”吳休彥急得一跳,兩只手張開像是能端起一個大臉盆,“快快快,迎接,迎接!”

跨門檻兒的時候他兩只手穩了穩自己的官帽,生怕帽子掉下來。

師爺說的是太監,不錯,正是張永從京裏帶過來的內衛監的人。

其實張永還管著禦馬監,內衛監平日會這麽叫,實際上也屬於禦馬監。內衛監作為帶有監視色彩的強力部門,本身人員就是從禦馬監當中選擇的。

張永是皇帝最信任的太監,所以這些張永的下屬,那可不是阿貓阿狗的能比的。

若不是為了劉公公,一個小小的知縣衙門,這些人來都不來。

門口,知縣不到,他們不進,必須得迎接好了。

那玄色的帽子、腰間配的寶刀以及精神比人都好的戰馬都彰顯著與眾不同的地位,為首的人鼻梁高而眼眶深,倒有幾分帥氣,可惜硬朗不足。

“江寧知縣吳休彥見過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