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南昌破城

寧王朱宸濠在正兒八經的歷史上,就沒弄出過大多的大名堂,雖說當時是有王守仁這個天降猛人。

不過英雄史觀要不得,王守仁再猛,猛不過大明朝的國力強盛,猛不過重新塑造的精銳大軍,更猛不過當下的中興時局。

一句話,天子權柄至重,明軍勢如破竹,江西官民更不是個傻子,誰還願意陪著朱宸濠拼命。

他身邊的,要麽是李士實這種毫無底線的所謂士人,要麽就是神神叨叨、總覺得懷才不遇的劉養正這等半個江湖騙子,剩下的呢,就是被正德皇帝逼得如同鼠竄的江南士紳。

說到底,腦袋正常的人,沒幾個看得上他。

在史書中,正德那樣折騰,唐伯虎都看不上寧王,更不要提現在了。

話說靖虜侯周尚文率五個精銳衛兵過饒州府時,從知府而下,官民激動相迎,畢竟他們離南昌太近,搞不好就會成為目標。

知府徐大人覺都睡不好,聽說朝廷大軍在路上,他恨不能倒履相迎。

等到真的到了,不要說主動開城門這等小事了,更是連同糧食都備好了。

把自己想到的都做完,他還去親自拜見周尚文,說:“靖虜侯在上,下官饒州知府徐樹青拜見。”

“徐知府不必多禮。”周尚文虛擡了手臂。

面對這個皇帝的親信將領,徐知府還是有些提不起心志,所以帶著拘束,不過該說的話還是要說,該表明的心意也不能少了,

“……此番寧逆舉兵,實在是意料之外,幸得有靖虜侯率天兵而至。靖虜侯遠道而來,但有吩咐,下官自當竭力而為。”

周尚文明白他們的心態,順著他的路子走,就算沒功,也無過,可要是和寧逆扯上關系,那說不準三族都能被夷了。

現在他只要開口,對方又能做到必定是二話不說。

既然如此,他也不客氣了,“寧逆之事本侯也了解了許多,不過本侯半生不至江南之地,所了解的也只是道聽途說。其人往日如何,想必徐知府應當略知一二。再有這南昌城……”

徐樹青一眼機會來了,立馬將心中腹稿全盤托出,“回稟靖虜侯,寧逆此人虛偽狡詐,表面重禮,實則心中斷無禮儀二字,他在南昌多行不義,官員百姓論及寧王府大多也是面色巨變。朝廷此番剿逆,這民心、官心,正可用上一二。”

“怎麽說?”

“攻城之前,先攻心!”

“如何攻心?”

“靖虜侯有所不知,寧逆多年來一直處心積慮,意圖恢復王府護衛,幸得皇上慧眼如炬,斷然不許。可寧逆賊心不死,既不能恢復護衛,又如何能集善戰之兵?因而他一方面為了斂財欺壓百姓,一方面結交匪盜之流以為己用。

但這等人毫無見識,徒有兇名,不足為懼,相互之間更是以利而聚,全無忠義。下官聽說寧逆率軍征南京,留下一萬兵馬守衛南昌。下官敢斷言,這一萬兵馬必是烏合之眾!這當中,要麽是流寇、要麽是犯人,要麽就是被裹挾進來的百姓。

靖虜侯可密遣人員入城,散播謠言。一則說朝廷大軍已至,南昌城危如累卵,與此同時靖虜侯也可興兵攻打周遭縣城,如此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憑這幫人絕難分辨。一則說寧逆進軍不慎,已然大敗。隔著鄱陽湖,南昌又是孤城,外面消息無從得知,自然也會有人懷疑。

如此,則軍心、官心、民心,三心不穩,到那時,靖虜侯再率虎軍攻城,克敵城破,必如探囊取物!”

徐樹青不懂得如何統兵帶兵,但為官多年,他懂得人心二字,更加懂得南昌城內的那點破事。

而且這本是常規手段。

周尚文更不陌生,但常規不常規的沒關系,關鍵在於好用不好用。

史書上王守仁打南昌也是一樣,而且他做得更絕,還使了離間計,說他已經和李士實勾結上了。這種東西也不知寧王會不會信,主要是王守仁當時也沒有正兒八經的兵馬,畢竟事發突然,朝廷調兵是來不及的,所以說他算是用了除‘擂鼓進攻’之外的一切手段。

最後,就是靠著攢的那些部隊,打下了南昌城。

離間計可能沒成,但各種謠言確實造成了叛軍的軍心不穩。在南昌攻防戰中,守軍也沒做什麽抵抗,而且跑掉了不少……

——這其實有些尷尬。

不管是造反的人,還是平叛的人都有些尷尬,這叫什麽事嘛。

只能說明造反真是項技術活,你得糾結一大幫人,而且還得是牛人,不顧性命的死跟你。完了還得連續的以少勝多。

而這,僅僅是剛剛起步而已。

不提這些,周尚文確實采納了這些建議。

徐樹青心中喜不自勝,這樣他也算是參與其中,說不定還能混上功勞,之後他自告奮勇,又把這些散播謠言的人給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