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勢如破竹

“嗖!”

叢林裏,一道箭矢極速飛出,在空氣中劃出一道淩厲的弧線後直鉆樹幹!

“有人!”

石塘港左屯衛指揮使常松注意到了這個動靜,他勒了一下馬頭,接著定睛細瞧,“應該是逃脫的叛軍,別慌!”

隨後他使了個顏色,五個腿腳利索的士兵立馬從不同方向出發進行合圍。

從石塘港到貝湖,有巴石河連接,這條河道總共也就25公裏長。

此次明軍的作戰目標,就是要沿著河流向東,抵達貝湖北岸,肅清所有殘留的叛軍。

其實打開地圖就會發現,呂宋島從貝湖向南還連接著一些以山地地形為主的陸地,實際上也不是精華地區了。

最好的地方,還是馬尼拉灣沿岸及其北邊的平原地區。

眼下,大明的許多人也是沿著弧形海灣向北墾荒。然後再把本地人往南驅趕到山裏。

所以一旦軍事行動能夠成功,那麽就可以依托於河流和湖泊,將主要敵人隔絕在南邊。

北方雖說還有蘇萊曼二世及其統治的諸部落,不過他至少還是名義上的明朝藩屬國,面對強大的明軍一時間也不會做出什麽出格的動作。

回到常松所率領的這一路兵馬,雖說主要的幾個沿河、沿湖的大部落已經被大明軍艦上的火炮轟擊的差不多了。

但盡管如此,戰事仍然不輕松。

其中最大的挑戰,反而不是那些只在屁股上圍了一塊布的土著,而是深入密林之後的瘴氣以及一些帶毒的蛇鼠蟲蟻等奇怪的小動物。

好在常松在呂宋已經有幾年了,

軍中也早在幾年前就下發過類似的防備手冊,對每一名士兵進行相關教育。

否則話,還真不知道該如何推進。

常松還會命人沿途記錄地形、以及遇到的動植物,這樣拿回去以後再交由軍醫進行研究。

“抓到了!”

這個地方的土著在明軍的眼裏也實在是慘,缺吃少穿,一個個和瘦猴一樣,皮膚則被曬得黢黑,如果不是到這地方來,他們在中原根本見不到這些模樣的人。

“@#!”

這土著咧著老大的嘴巴,上下兩排牙齒撅得有些讓人難受。

可惜常松完全聽不懂他說什麽。

不過看他神情如此激動,一副不服輸要進攻的樣子,就能猜到他不會有什麽友好的言語說出來。

“殺了。”

常松面色一寒。

他們這些人,遠離中原,進入這種危險的海島,幾個月一呆,很快就會被時刻存在的危險給重新塑造一遍。

仁慈,在這裏就是笑話。

這個時候,可沒有什麽戰爭罪,也沒什麽人道主義,‘絕其苗裔’、‘犁庭掃穴’這種話都是能直接講出口的。

另外一邊。

載垚也登陸了。

貝湖的形狀呢,有些像是‘心’,只不過中間的那個塌下去的地方有兩處。

簡單說就是兩塊長方形的陸地伸進湖中央,大約類似於半島。

載垚就是在這裏登陸。

八月的貝湖太陽高懸,湖面透亮,除了他們帶來的八艘大小戰艦,整個湖面上都看不到什麽人。

水天一色,一望無際,偶爾有幾只不知名的飛鳥掠過,

若非是戰爭,這地方的景色還真是不錯。

載垚領著兩隊扛著魯密二代火銃的士兵逐漸遠離海岸,一邊走、一邊看。

跟著他的張經也是妙人,他嘗試著猜道:“三殿下該是在想,要在這裏建個碼頭吧?”

載垚展開地圖,指著說:“確實如此,只要這裏有碼頭,再派幾艘戰艦駐防,那就能控制整片貝湖區域。”

這個半島還是從北岸陸地延伸過來的。

也就是說南岸的叛軍根本就碰不到他們,

就算弄個小舟冒死沖鋒,那也不會對大明的戰艦構成什麽威脅。

體型差得太多了。

更完美的是,這樣的半島再往東還有一個。

站在這裏就能看到,可惜那邊是山。

不管怎麽說,這兩處互為倚仗,敵人一定會很頭疼的。

張經表示贊同,“只是碼頭應該不難。”

沒走兩步,他們便看到了一個石頭圍成的簡易城池,城墻極矮,還不到膝蓋,裏面也只有幾間低矮土方。

因為是陌生的地方,他們還帶著幾分戒備。

盡管,上面已經插上了明軍旗。

載垚和張經互相對視了一眼,

正在猶疑間,幾座土房子後面出來幾十名明軍。

他們模樣不是很好,軍服臟兮兮的,不過精神頭還行,抵近以後下跪行禮,“末將石塘右衛百戶葉明參見三殿下,張侍郎。”

張經上前,“這裏戰況如何?”

“回三殿下、張侍郎,末將等受命沿途清剿土著部落,因追擊過猛迷了路,後來我們發現水面逐漸變寬,便知道是到了貝湖,索性沿著湖岸繼續清掃。昨日抵達這裏時,發現這裏有一部落,我軍與其發生了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