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 君主哪有不保護臣子的道理?

正式出征的那一天,朱厚照作為皇帝親自為英國公、顧鼎臣、馬榮等一眾文武將士送行。

儀式上,在京的各國使臣也都受邀出席。

大軍整體的行軍路線是先走官道抵達天津,在此登船後沿海岸行使至威海,隨後橫穿黃海到達朝鮮仁川。

在這裏,明軍會獲得一次物資補給,這道旨意已經下給朝鮮李氏了。

隨後大軍艦隊會繼續沿著朝鮮半島海岸航行,繞過半島以後再登陸日本本州島。

這個時候海上的風浪不能像後世一樣先預知然後繞開,所以船只只能盡量沿著陸地岸線航行以最大程度的保證安全,雖說會繞些遠路,但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六萬士兵都已經被告知了此戰的前因後果,這是朱厚照要求的,他要讓士兵們明白自己在打什麽仗。

今天,皇帝身穿明黃色龍袍,腰系泛光寶劍。

他身後是巍峨的紫禁城,

身前是大明的文武百官。

“吉時到!”

隨著鴻臚寺禮官的一聲高唱,

皇帝將統帥令牌拿到身前,由近而遠望過去,

張璁、顧人儀……靳貴、嚴嵩、趙慎、邢觀……

之後便是威嚴之聲緩緩響起。

“遙溯邃古,自三皇五帝至於三代,每逢盛世,皆賴先聖勵精圖治,以致華夏天地泰和,萬邦鹹寧。彼時之赫赫武功,昭昭文德,歷歷在目!我大明太祖高皇帝,以布衣起兵,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開創洪武之治,其志堅毅,其行果斷,正可為吾等楷模。

今邊陲狼煙再起,敵寇覬覦我中原膏腴,侵我軍卒,犯我國威!泱泱大國,豈可受此屈辱?

故敕令諸君,各盡厥職,嚴正軍紀,秉持雷厲風行之態,以蕩滌邊塵,穩固社稷,庇護黎庶。務必戮力一心,枕戈達旦。續我華夏之隆盛,重振祖先之偉業,縱使身隕命消,亦無所畏懼!”

天子處於最高處,煌煌威靈,睥睨眾生。

“英國公張樹聽令!”

咵得一下,張樹從百官之中站出,“臣英國公,躬聆聖訓!”

“命你接令出征,蕩平不臣。”

“臣,遵旨!”接著他轉過身高舉令牌,又喊出天子之前在呂宋下過得一道旨意,“傷我大明百姓者,皆斬!”

統帥出了號令,

六萬士兵緊接著高呼,“皆斬!皆斬!皆斬!”

朱厚照眼神緩緩掃視,最後掠過呂宋、蘇祿、占城等一眾使臣,只見他們嘴唇緊抿,臉色皆白。

“出發!!”

六萬人啊,

前軍已經出了京師城門,後軍還在原地等候呢。

儀式結束以後,裕親王、內閣和各國使臣全部到奉天殿聽命。

締結條約的事從正月拖到現在開春了,又不是現代國家各種稅法復雜的很。現在大明和自己藩屬國哪有那麽多細節要談?

行就是行,不行那就按不行的辦法來處置。

朱厚照不想等了。

所以到奉天殿,他沒有半分閑情逸致來和他們打哈哈。

“三月已是到了下旬了,這一份條約翻來覆去不到二十條,究竟商議得如何了?”

張璁、嚴嵩等笑眯眯的看著殿內的使臣。

他們並不覺得以兵威迫人不好意思,仿佛自己是個恃強淩弱的壞人,

不,

強盛的帝國、強勢的姿態正可滿足他們大國之民的驕傲。

“回父皇,條款皆以敲定,兒臣本來也想在征日大軍出發以後擇機向父皇稟告。”

“好。”朱厚照瞧了一下面前的這些人,“我們中原人講究一言九鼎、一諾千金。條約上名字簽下去,今後就不得反悔。誰要是背叛了我們,剩下的得和大明共同討伐!”

琉球國使臣是個三十多歲的壯年人,他在京一直穿大明服侍,此時上前進言,“大皇帝陛下,外臣劉玉有事啟奏,望恩準。”

“說。”

“是。自正月外臣初聞‘明約’之事,心中不甚感佩,是以當即書信我王,前日終獲來信。我琉球中山王聽獲條約之事,欣喜若狂,欲親身趕至京師與大明簽署條約,永結世代之好!乞大皇帝陛下準允!”

琉球中山王這個封號就是明朝給的。

這個屬國與大明的關系一直還不錯。他們的國王姓尚,每逢老王去世,新王在接位之前,都會派人到京師告喪,同時請求冊封王位。

哪怕是景泰年間,明朝勢弱,英宗皇帝也曾派遣官員,以玉帶、蟒衣、極品服色,往琉球國祭奠、冊封。

朱厚照此時聽聞,自無不準之心。

“中山王不顧航海之險親至,自然是極好,朕準了。琉球國的署名便等他親自到了,與朕同簽吧。”

使臣一聽有同簽的禮遇,心中大喜,“謝大皇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