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九章 向西,參軍!

正德二十一年開春以後,去年提過的軍區組建就如火如荼的正式開始了。

這一次的組建以選拔和自願相結合的方式開展。

軍機處已經直接下令,各大軍區任何一級不得阻礙軍人自願報名,當然了,這也是有條件的。

主要的條件就是三條:

第一,身家清白,有各種犯罪記錄或蹲過大獄的直接否決;

第二,身材魁梧,要求是身高過七尺,無明顯身體缺陷。

第三,參加過各類戰爭,立過功勞的優先考慮。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點很特別,就是原先不是軍人,但身有功名的,只要沒有蹲過大獄又身體健康的,那都要接收。

這幾年下來,軍人的地位不斷提高,不論是軍餉等待遇方面,更重要的是天子對軍人的各方面照顧。

與此同時傳統的科舉路徑還是難如登天。

兩相比較之下,總會有一部分人一方面想要有所建樹,另一方面又實在在文官的路上熬不住。

而現在大明對外用兵不斷,多少人出人頭地?

因而想著動這方面心思的人自然也是有的。

至少陜西舉子婁方勇就是其中之一。

他這個人不喜歡扭扭捏捏的那一套,反倒是豪氣幹雲,他已經二十八歲,從原來的少年天才,到現在的屢次不中,這些年來也是非常不易了。

自從新疆軍區開始從西北各地挑選士兵,他就各方打聽消息,想著的就是默默離鄉,闖出一番名頭再衣錦還鄉。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這是正德十三年,天子在鼓勵海陸軍學院的學員們念出的詩句。

現在倒是被他拿來當做墓志銘了。

這日,他騎馬出甘肅嘉峪關,準備隨同商隊一起過哈密,再到吐魯番,隨後一路下到伊犁。

在內地,官道上遍布驛站,但到了新疆境內,這卻不叫驛站,而是叫軍台。

這是朱厚照模仿清朝而設,清朝的疆域範圍遠勝大明,但卻能管理得當,軍台起了巨大的作用。

所謂軍台,其實就是傳遞軍事文書的機構。

新疆這個地方,叫‘天險之國,不患其不能守,而患其不能通’。

一句話:聲息相通至關重要。

從嘉峪關再往西北,每百裏必有一個軍台,軍台原來直接受新疆總督管轄,但幾年時間下來也逐漸具備了內地驛站的職能,過往人員都會在此補充物資或是暫時歇息。

其實就是一片空地上,幾個簡單的房屋。

靠近路邊則擺一個商鋪,幾張桌子,好讓行人們喝口熱茶。

婁方勇一坐下來,邊上一桌兩人就上下打量著他。

這兩人,一個背著用布包著的長長棍子形狀的東西,他額頭上綁了一圈麻繩。

另外一個也好記,便是模樣很醜,左右臉頰各有兩顆黑痣,讓人不敢盯著細看。

大約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是背棍子的人起身過來招呼,

“這位兄台。”

婁方勇略戒備的看著他,“有事?”

“喔。我們兄弟二人,看你像是獨行,便心中揣測兄台定是前往伊犁,準備到新疆軍區入伍。”

婁方勇沒說話。

面前的大漢則繼續講,“我和我這位表兄也是這般打算。我叫方豫,這是我的老表叫徐開,我們兩位也是要到伊犁去,不知兄台如何稱呼?”

婁方勇看著這兩人倒像是普通的青壯,沒想到竟能一眼看出他此行的目的。

心中思緒收了收,同時抱拳道:“在下婁方勇,陜西平涼府人。此行,確實是往伊犁去。”

方豫朗聲笑道:“那我們是同行了。婁兄莫怪,我們並無惡意,只是初次來新疆,自甘州往西已經走了近一個月了,伊犁又沒有可以投靠的人。可以說是兩眼一抹黑,這要是盤纏花完,參軍之事卻沒個下文……”

婁方勇聽明白了,這表兄弟二人是心中沒底。

這也是他們初次相識。

其實在前往西邊伊犁的路上,多的是這種情況,畢竟路途遙遠,人天生的就有些恐懼,那麽就形成了抱團的情況。

經過幾日同行的相處,婁方勇逐漸和他們熟悉起來。

並且把自己知道的都介紹給他們。

左右在茫茫草原和戈壁中趕路也是無聊的。

而且婁方勇讀過書,對朝廷的政策、背景、目的都更為了解,今天就為這兩人講述了一番,說道:“自今年年初開始,朝廷不僅在新疆,而且在河套、京師等多個地方重新組建衛戍軍區,雖說先前朝廷也曾多次整編,但這次與前幾次都不太一樣。

此次是軍區組建是為了聚集真正的戰兵,今後的主要職能便是受命征戰。

換句話說,各軍區以外的衛所很難再有承擔戰役任務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