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工種很多,適合不多

隔了一天,林清韻端了一壺涼茶從水榭中走出,並沿著河邊小道進了一處無人居住的小屋。

在這裏她見到了那個默默幫助她,但是沒多說一句話的宋九娘。

“叨擾大人,小女子過來一謝相助之恩。”

“不必。”九娘腰細而修長,面相上有幾分白凈。

加之又是女扮男裝,沒開口說話時,人皆以為是小白臉。

現在一聽聲音,林清韻怔住,但身份低微,不敢冒犯,“小女子若記得不錯,過去並不認識大人,不知大人為何相助?”

“受人之命。”

“受誰之命?”

九娘略微有些煩躁,她是錦衣衛,做事有自己的風格和理由,不能對外解釋太多,上面又沒和她講什麽都可以與人說。

“林姑娘請回吧。”

正此時,林清韻身後,蔣吟也邁著款款的蓮步而來,“大人應是錦衣衛吧?”

九娘道:“我的身份你們不必打聽得太清楚。只要相信,我與你們無害便可以了。若是實在不信,那便不信吧。”

林清韻和蔣吟相互對視,也是沒什麽好的辦法。

放下茶水之後便自顧自的回去了。

九娘大約也只能嘆氣,錦衣衛有錦衣衛的規矩,她不能不守規矩。

林清韻和蔣吟離開了風月場以後,斷了收入來源,好在還有些存款可以支撐些時日,但日子不能越過越回頭,否則將來生計都成了問題。

兩人徹底安頓下來之後,又看有錦衣衛暗中保護便沒了安全焦慮,於是乎開始想著如何謀生。

這其實不容易,

不過林清韻看著蔣吟有些發愁的面容還是安慰說:“不論如何,當下也是盛世之期,揚州城又是天下數一數二的繁華之所,總不至於把我們兩個願意做活的人餓死。”

“話雖如此,不過種地、修路那樣的苦活計你我都不行,去鹽廠、船廠、玻璃廠呢,咱們又沒有那份手藝。眼下雖說大部分人都有活幹,但是大多是適合男子幹得活,女子能做的少之又少。”

林清韻說:“以前在京師聽人提起過,我覺得幫人摘棉花籽,那個我們可以。”

“可那掙不了幾個錢啊。糊口都不夠呢。”

摘棉花其實也需要人力,現在淮揚、江南一帶,種植棉花的大戶都雇傭了不少人。因為棉花的需求很旺盛,各家工廠都搶著收棉花。

其根源在於,大明出口的棉紡織品正在‘攻城略地’,不僅東南亞那邊需求旺盛,而且大明內部也有許多百姓拋棄了過去的麻、革等原材料制作的各類衣物。

棉制品不如絲綢的價高,但價格低了以後,成了社會主流的中下層能消費得起的商品,自然是需求不斷。

傳統的布商轉型的及時的,那還可以再發一筆,要是原地踏步,那這幾年的生意應當是做不好的。

林清韻原先在的那地方,聽到各種消息多,而且他回到揚州也親眼看到棉花的種植以及一些工廠的開設,所以她才往這方面想。

不過也正如蔣吟所說,那都是賺不了幾個錢的工種。

摘個棉花,把裏面的棉花籽弄出來能多費功夫?普通種植戶寧可自己多熬幾個晚上,也不願意把錢給旁人賺,面積多了的,大部分都以極低的價格找的老人、小孩。

這年頭又沒有勞動法,

普通家庭出來的孩子、老人,凡是能出去找些活,賺點兒錢的,那都不能在家賴著。

“姐姐,照你這麽說,現在外頭我們能做得活根本沒幾個,替人做活,就沒有輕省還掙錢的。”

“那怎麽辦?”

林清韻想著,“或許……我們便自己做些生意。”

“那可不成,做個生意虧了本錢,那才是出了大事!”蔣吟頭搖得和撥浪鼓似的,“不行不行。我寧願上街擺攤,給人寫信。”

“可是我想要做生意。”

“你怎會生出這樣的念頭?”

“我也不知道,就忽然很想。”林清韻蹙著秀眉,忽然像是想起什麽,“姐姐,我看看原先的那個書。”

“什麽書?”

“幾年前的事了,我那會兒一直想過要怎麽贖身、贖完了要怎麽過日子,當時有心問過大人物,問完了便自己記下。後來為了殺萬海營,想著估計沒命活了,便撂了不管。”

她想著或許從上面能看到什麽以前問到的好辦法。

於是她回了屋內,翻箱倒櫃一番之後還真的叫她找到了,默默念了幾句,“這個……或許可以。”

後面的幾日,她一直會去找宋九娘,然後說些無關痛癢的客氣話,之後也不久待,害怕叨擾太甚。

有那麽一兩次宋九娘還不在,畢竟她不能一直住在那破房子裏,不方便的,尤其女孩子還愛幹凈。

林清韻後來還意識到,便想著邀請她到自己住的水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