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逆耳忠言

日本的戰事正在進行之中,

但如果身處江南則完全不會覺得這個國家處於戰亂。

從江寧到松江,從嘉興到寧波,這片土地正在火熱之中。

尤其九、十月份即將臨近,已經要到每年收獲棉花的季節。

摘棉花雖然不是多賺錢的活計,但是至少不是搬重物的活,使得很多女性能夠加入勞動,於是乎沒到這個季節前,

各種植大戶就開始提前組織人手,只等時間一到,立馬投入‘戰鬥’。

江南地區的棉花種植是隨棉紡織業的興盛發展而起,大明開拓了海外市場以後,棉衣、棉褲等各類棉紡織品一直處於高需求狀態。

因為關乎到無數百姓的生計,所以應天巡撫、新建伯王守仁都會每年抽出時間到田地、碼頭、船廠等地方實地查看,

看著南京長江碼頭千帆林立的場景,他就知道今年的棉紡織品仍然暢銷,這便意味著農戶手中的棉花能夠賣出高價,

於是乎便又是一個平平穩穩的肥年。

這其中最大的棉花收儲大戶自然就是南洋公司,而地方上的豪商則爭相成為南洋公司的‘下遊供應商’,凡是爭到這個名額的,哪怕十幾年前默默無聞,但現在也必定富甲一方。

原本這一切都該是這樣的。

但王守仁今日從碼頭回府,便驟然聽到府中參政緊急稟告,此人也是個壯年男子,平日裏挺穩重,但今天卻有些微微的慌張,

大熱的天,他還不等王守仁坐下喝口水,便追著到屋裏,急說:“中丞,現如今錦衣衛已到江南,他們以常州、蘇州、松江等地十余戶富商存在‘私鑄錢幣’的罪名,廣布校尉,並將這些人全都抓捕,致使民情大恐!!”

王守仁已經五十五歲了,歷史上的他是在三年後逝世,但其實在去世之前就已經身體不好,像此時就有些虛弱,尤其高溫天氣,尋常人炙烤一番之後臉色通紅,但他卻是泛白。

行動之間也不十分輕松,總是要扶著什麽,然後走到躺椅上坐下,輕輕咳了兩聲之後,再慢慢將氣喘勻。

隨後略帶憂愁的手:“具體說說你看到的情形。”

此人辯道:“朝廷要推行貨幣革新,這一點屬下能夠理解,不過貿然行此大事,手段怎能如此激烈?所謂事緩則圓,殺掉了這些人弄得江南一地雞飛狗跳,事情就能辦成嗎?

中丞,眼下正是棉花的收成季節,這些富商都是重要的收儲商,一下子將這些人全部掃清,今年農戶手中的棉花誰來收?不少人本身就是提前幾年訂了契約,只供給某一家的,現在人沒了,能不能毀約供給其他人不知道,就算能要供給誰也不知道!這麽耽擱幾個月,一切就都亂了!

屬下一路從松江向西,錦衣衛如此抓人,沿途百姓擔憂還只是其中之一,更有甚者,這些商戶的生意觸角遍布各地,甚至包括不少外商,只懲治一兩人還行,現在一下子抓了十幾人,可以說影響巨大,如今也是上上下下,人心惶惶!

屬下敢說,不出半月,各地衙門都要片紙入京師,屆時還不知有什麽新的亂子要出來呢!”

王守仁沉默不語,

他這一生可說是履職盡忠、為國為民,而且深獲天子信任,有的時候,與其說是有君臣情分,倒不如說更有私交之誼。

“皇上,究竟是怎麽考慮的呢?”王守仁也皺眉呢喃了這麽一句,隨後又問:“文德,你可去仔細了解過,這十幾個富商,確實都有私鑄錢幣的罪行嗎?”

“屬下去問過,但現在錦衣衛是生人勿進,要想打聽就是一句‘錦衣衛奉旨辦案’。而且揚州的事不知中丞想過沒有?”

王守仁知道,“你是說吏部尚書之子王朝需一案?”

“不錯,據說前段時間天子微服不夜城,及至有此番廠衛探查商人亂政之事。要說朝堂之上真有能人,這個風聲一放出來,再加上王朝需之案,現如今各地官府不要說為商人說上一句話了,根本就是唯恐避之不及!”

這個被喚文德的壯年人嘴巴‘嘖嘖’贊嘆,這手段,狠厲、迅猛,真是叫他大開眼界。

如此一來,商人被‘剝離’出來,其目的還是在於要將貨幣改革推行到位。

現在江南的市面上已經開始流通新錢幣,拒絕新錢幣的處罰案子還是王守仁親自辦的。

這個節骨眼,各地官員都要稟報自己的‘成果’,否則就容易面臨皇帝的怒火。

“朝廷有朝廷的考慮,皇上也總是要顧大局的。”王守仁還是選擇相信,“至於你說的……老夫相信朝廷亦有所考慮。”

“那當下之局何解?”

王守仁略作考慮,道:“江南之地豪商富戶豈止這麽幾家?剩余還有不少。巡撫衙門可明發文書,要求各地知府、知縣動員鼓勵這部分人,先行收購農戶手中的棉花,再由官府出面聯系南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