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南京

輕徭薄賦,大興文教,任賢用能,鼓勵農桑。

有這麽幾條政策下去,不管是朝堂還是民間,一下子便平靜下來了。

朱厚照作為皇帝也能感受到,就是上來的奏疏數量雖然還是那些,但大事一下子少了很多。

於是在顧人儀上任半年之後,他最終還是開始了當初和顧佐的約定——下江南。

這是自正德十二年、十七年之後,皇帝第三次下江南。

尤記得十二年時,他初次抵達南京皇宮,還吩咐過要將宮城仔細維護好,以備他再次駕臨。

這樣,南京皇宮在正德朝終於重獲生機。

眼下已經是十月了,這個季節南下,那肯定是要在南京過年了,冬季太冷,出行畢竟不便。

也因此,此次南下的準備也十分充分。

首先就是人數眾多。

考慮到要在南京過年,所以皇帝還把自己的老母親張太後也一起帶上。

張太後可是個長壽人,歷史上他一直到嘉靖二十年才去世,而且嘉靖皇帝對待她並不十分熱絡,就在這種狀態下還能熬過七十,這也不是尋常人物了。

現在皇帝是她的親兒子,而且國家形勢大好,膝下還有那麽多孫子孫女,她狀態是更加的好了,雖然已經五十八歲,但慈眉善目,臉色紅潤,吉祥著呢。

現在朱厚照用顧人儀,恢復傳統儒生概念裏的治國之法,所以說他也把張太後帶著,正好顯現一個仁君孝子的樣子。

說到底其實也就這麽回事。

此外,皇帝還將自己的寵妃一股腦全帶上了。

包括夏皇後,賢貴妃(老三生母)、順貴妃(老四生母)、敬貴妃(老五生母),還有寧妃、昭妃,以及近幾年剛入宮,因為年輕而侍寢較多的惠妃寧氏、容妃葉氏。

這些人都帶上了,孩子們也不好落下,

老大奉旨監國,走不了。

老二不在,老三帶著老四去蒙古了,

剩個老五載壡,朱厚照必定是要帶上的。

至於公主,他的三個年紀最大的女兒都已經嫁人,跟著駙馬都尉在京師過日子呢,剩下的那些若是年紀太小就算了。

只有一個秀雅公主,和老五差不多的年紀。

她是夏皇後多番努力之後生下的,連生兩個女兒之後,夏皇後身體有虧,這些年來就沒再懷孕過。

除了後宮以外,皇帝還下旨要少府令範玉昌、戶部尚書姜雍、兵部尚書張經、產業部尚書邢觀和新任吏部尚書蔣冕隨駕。

蔣冕原是吏部侍郎,因為張璁倒台,王瓊、路忠銘等一票官員紛紛去位,所以他算是接替了這個位置。

一代新人換舊人嘛。

此人在歷史上是正德、嘉靖年間的重臣。

嘉靖皇帝一度對其比較倚重,並評價他‘忠誠端亮,內外推重’。

總得來說是個穩重、端莊又正直的官員,屬於科舉體質下培養出來的典型產物。

皇帝帶這幾個人也是有講究的,少府和戶部是錢袋子,產業部是因為他此行要到杭州召開產業大會,至於吏部尚書麽,其實是他知道此人和載垨走的近,所以不願意把他放在京師。

否則翻過了年回去一看,不知道多少人會被換了。

到那個時候,他要是全部推翻,那載垨臉面無光,外人也會說皇帝對兒子太過苛責。

可若不推翻,載垨和他的人馬就會收到錯誤信息,以為這樣沒關系,最終變本加厲。

這兩種,哪個都不好,還不如讓蔣冕跟著他去南京算了。

至於帶兵部尚書,那是因為國家還有戰事,所以這個人缺不了。

原來的兵部尚書是桂萼,嚴嵩走後,他接了總理外務官的位置。

而張經是原來的兵部侍郎,當初老三去呂宋時,皇帝也派他一起的。

呂宋取勝以後,出征官兵個個有賞,張經自然也不能缺了。

歷史上的張經也是比較有‘軍功’的文臣,所以他出任兵部尚書完全沒有問題。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很特別的安排,

就是皇帝把內閣兩位閣老,顧人儀和王廷相全都帶走了。

這個安排在前幾次的皇帝出巡當中從來沒有過,以前是至少也要留個首揆在家‘看門’。

這次則不管了。

背後的緣由有些耐人尋味。

所以真正有些失望的就是載垨,

內閣、戶部、吏部、少府全都帶走了,讓他監的什麽國?難道去斷個寡婦守不守節的‘大案’嗎?

但沒辦法,他剛被皇帝收拾過,現在屬於夾著尾巴裝乖的階段。

到了十月初六日,皇帝正式起駕,

天子龍輦是隊伍龐大、旌旗蔽日,浩浩蕩蕩的從北京城中走出。

國家像這樣強盛,朱厚照也就沒省馬車這樣的小錢,他的座駕乃是八匹透黑精壯的大馬所拉,車廂長兩丈有余,內裏分出了兩塊獨立區域,最前方是放著書案,用於處理政務,後面用木門相隔著的是一個寬而軟的大床,供他在路途中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