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天人玉家

新年的正月初二,帝都的百姓還未從節日的歡慶中醒來,便迎來了風王、息王王駕離都的消息,一時間所有人都不由驚詫、失落。不明白兩王為何要在這樣的日子裏離都,同時心中也隱生憂患:風、息王走後還會回來嗎?雖只是短短的數十天,但百姓喜愛這兩位仁愛賢能的王更甚於一事無成的祺帝!

“吾豈能因一已之逸而忘百姓之苦,吾志晏九州,豈能半途而折!”

百姓雖不舍,但風王、息王大義當前,又豈能阻,只有依依送別,以盡心意。於是帝都城內那一天道路阻塞,到處都擠滿了送別兩王的百姓,以至王車、衛隊皆只能緩緩而行。

當兩王一行終出得帝都城時,已是近午時分。

“看來盡得民心。”寬廣舒適的王車中,久微透過窗簾望向那猶自遙遙目送的百姓微微揶揄著,“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你們已無後顧之憂。”

“豐葦雖年輕,但以他之身份坐鎮帝都卻也是合適人選,確無後憂,只是這得民心者……這天下不只他一人有此能的,還有人……是更甚於他的!”惜雲微微嘆一口氣。

“哦?”久微眼眸一轉,然後微微一笑,笑容中似乎隱有一絲令人費解的意味,“你是說玉無緣嗎?”

“玉家的人……”惜雲的目光有些恍惚,思緒似落到了很遠的地方。

“咚咚!”車門被輕輕敲響,緊接著響起徐淵的聲音,“王,息王吩咐將此卷呈你。”

“進來吧。”惜雲淡淡應道。

隨待在車內的女官五媚、六韻一左一右掀起車簾、打開車門,徐淵低首入內。王車內極為寬廣,鋪著厚厚的錦毯,軟榻、幾案、座椅、柚櫃等一一陳設,就如一間溫暖小巧的房間。

“坐吧。”

惜雲接過徐淵呈上的卷帛,一邊展開細看,一邊示意徐淵坐下。而坐在軟榻另一邊的久微則從榻中的矮幾上斟一杯熱茶遞給徐淵,徐淵接過道謝。

“真不愧是玉家人啊!”惜雲看著卷帛,越看越驚心,“別說是皇朝那等奇才,便是一個稍有能耐的人,在玉無緣的扶持下,照樣能建立一個嶄新的王朝!”

聞得惜雲此言,車中幾人不由都看向他,這卷帛上到底所寫為何,竟能讓她如此感慨?

“你們也看看吧。”惜雲將手中卷帛遞過。

久微接過,匆匆掃視,卻只是淡淡一笑,擡手又遞與徐淵:“玉無緣……玉家的人有此能並不稀奇。”

而徐淵看過卻是面色一變,滿眼震撼的看著手中的卷帛。

一旁的六韻、五媚見他如此反應,也有些好奇,但她們只是小小王宮女官,是不得參與國事的,所以只得忍耐。惜雲注意到她們的好奇,微微點頭,示意可以閱看,兩人得到首肯,馬上一左一右走近徐淵,待看明卷帛上所書,頓時也是滿臉的驚嘆。

“由此卷看來,那句'只要玉家的人站在你身邊,你便是天下之主!‘的話確非虛言!”惜雲聲音中包含著感慨、敬佩、隱憂以及一絲若有若無的惆悵,“’皇朝初典'……大局未定,可他卻已將築建新王朝的計劃、步驟一一擬定……好一個玉無緣啊!”

“這些……怎麽到手的啊?”素來冷靜的徐淵此時卻無法抑止自己的激動。

“這些都是蘭暗使者的功勞。”惜雲撫額感嘆,“那些皇王在各城公布的法典也還罷,可是連玉無緣的東西也能到手,本王也不得不佩服!看來這世上還真沒有他不知道的、沒有他不能辦到的事!”

“息王難道願意用玉無緣的東西?”久微似笑非笑的瞅一眼惜雲。

“久微覺得如何?”惜雲不答反問。

“無懈可擊。”久微一言蔽之,簡潔又平淡。

“哦?”惜雲聞言笑笑,目光又轉向徐淵,“徐淵又如何看?”

“臣是武將,對於治國一套並不懂,只是……”徐淵垂首看著手中的卷帛,冷淡的雙目中少見的綻出灼熱的光芒,他似乎並沒意識中到十指將卷帛攥得緊緊的,似怕它突然飛走了,“只是若有此卷,臣覺得臣也能將一國治好,做一個很好的王!”

“嗯。”惜雲頷首,似也同意。

徐淵繼續說道:“若將新的王朝比作一個新生的巨人的話,那麽新王朝初立時便僅僅只是立起了巨人的骨架,而這卷帛上——按這卷帛所做的——便是鑄就巨人的血肉經脈,這樣才能誕生活生生的巨人,這樣才是真正的建立一個根基牢固雄偉壯闊的新王朝!”

惜雲聞言微笑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徐淵一邊將長長的卷帛小心的卷好,一邊說道:“亂世的戰火將一切繁華、綺麗、奢靡、腐穢都焚化湮滅,而新的王朝便是要從那一片瘡痍之地上重建文明、重興百業。而這卷帛上——從田地的分配到農業的生產,從商貿的分行到各業的發展,從軍隊的編制到各城的守駐,從官制到律法,從賦稅到民責……粗靡巨細無一不到!更甚至已列出百年之計,每一階段所行之策、策後之局面、發展等等無一不設想周到!而更重要的一點是——比之前朝,這些對百姓來說——賦更輕,法更正!只此一點,便可得天下民心!民心歸者,則天下定矣。‘農以休生,商以興業,武以強國’予新朝實乃至理!有明君其上,有能吏其中,有良民其下,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何愁無盛世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