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霍小玉

盛唐,公元618年起,公元907年止,國祚二百八十九年,歷經十四代,共二十位皇帝,卻出了三十三位皇太子,這三十三位皇太子裏,只有六位是順利繼位的。

盛唐內鬥之激烈殘酷,由此可見一斑。

內鬥的殘酷,並不影響唐朝的強大。

唐朝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朝代,千古一帝的李世民將大唐治理成巨唐,讓後世之人提起唐朝無不向往,甚至在千年以後,統治著華夏大地的君主,仍以民族復興為最高目標。

復興,便是重新恢復舊日的榮光。

可見唐朝的強大和影響力的深厚。

然事有兩面性,太宗皇帝李世民雖然是盛唐王朝的奠基者和發揮光大者,但玄武門的兵變,也改變了盛唐的歷史格局。

玄武門之變,太宗皇帝殺兄誅弟囚父,自此在李姓皇帝血液裏埋下了兄弟相殘父子殘殺的嗜血種子。

武媚娘殺子繼位,讓原本便是驚弓之鳥的李姓皇帝,對自己的母親妻子姐妹失去信任。

安祿山反叛,昭示著最信任的臣子也不能信任。

皇帝不信任親人,不信任臣子,稍有風吹草動,便狠下殺手。

李倓的父親肅宗李亨,和李亨的父親玄宗李隆基,便是此中佼佼者。

玄宗政變上位,是一個能殺了自己三個兒子的狠角色,肅宗在這種情況下平安活下來,還穩坐太子之位,政治覺悟不會比玄宗差。

這兩位皇帝都是玩政治的一把好手,偏偏在平叛安史之亂的事情上,一言不合開始秀智商,各種騷操作層出不窮,把明明一年就能平息的安史之亂,硬生生地拖了八年。

河西隴右被吐蕃趁亂而奪,河北節度使趁勢做大,為唐朝的滅亡埋下了禍端。

李倓的死,是唐朝內鬥中無數個犧牲品的其中之一。

只不過,這位犧牲品,被後人譽為最有太宗皇帝之風,有著可以力挽狂瀾、強行給唐朝續命的能力。

若他在世,以他之殺伐果斷,安史之亂不會打八年之久,且在平叛的同時,亦會注意到節度使會不會脫離皇權的控制,會不會尾大難甩,根本不會給後世之人留下一個爛攤子。

安祿山雖然來勢洶洶,但唐朝根基仍在,只需平亂之後修生養息,不過數年,便又是空前強大的盛唐,而不是百年之後的群雄割據,大唐江山退出歷史舞台。

想到這,霍小玉腦海裏突然浮現一句話——

出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李倓的死於政治鬥爭,如何不叫人扼腕長嘆?

李唐皇室的父子兄弟相殘、夫妻母子甚至姐妹相爭的畸形局面,是最有希望在李倓身上解決的。

李倓身有太宗之風,卻無太宗之殺孽,面對父親李亨的賜死時,他有能力反抗卻選擇了一死了之。他有爭奪天下問鼎太子甚至江山的能力,但卻沒有踏上那一步,永遠跟在長兄李豫的後面,維護他,幫助他。

父親李亨負了李倓,但長兄卻沒有負他。

李倓死後的第五年,李倓的大哥李豫登基為帝。

李豫登基之後,想起李倓的冤死,便淚流滿面,先追封為齊王,後又不顧丞相的阻攔,破例追封李倓為承天皇帝。

當然,也有人說是因為李倓早死,且無後,李豫才會這般大度追封皇帝的,若是李倓有孩子,給李豫一百個膽子,李豫也不敢去追封李倓為皇帝。

霍小玉並不這樣認為。

李倓死的突然,那時候的李豫還在外面打仗,根本來不及救李倓。李豫趕回來的時候,李倓的屍體已經涼了,李豫哭到吐血也無濟於事。

再者,莫說皇子了,李唐死太子死皇帝都是司空見慣,也沒見哪個皇帝為了面子去追封自己的兄弟為皇帝的。

李豫不僅追封李倓為皇帝,還擔心九泉之下的李倓孤獨,給他千挑萬選找了個世家女舉行冥婚。

做兄長做到這種程度,李豫是李唐皇室的第一人了。

在這個兵變殺親人如家常便飯的時代,李豫李倓的兄友弟恭,是這個嗜血好殺的李唐皇室裏唯一一股清流。

可惜李倓早死,這股清流只聽人言,不曾得見,世人看來,便少了幾分真實性。

如果李倓還活著,李豫為帝,李倓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君不疑臣,臣不負君,兄弟攜手,續書大唐傳奇。

百年之後,二人所作所為深入人心,必會改變李唐王室多宮變的政治格局。

皇室不內鬥,外族便不能趁虛而入,節度使無法坐大,大唐不會二百八十九年國運而終。

但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只有已發生和未發生,歷史上驚才絕艷的李倓終究還是死了,而她這裏,李倓還沒有被父親李亨賜死。

霍小玉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著李倓。

算一算時間,今年是李倓活在這世上的最後一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