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大結局-潘金蓮

潘金蓮雖然上了梁山,但得天下並不是依靠著梁山眾人,她聯合方臘,又拉攏了許多各地的起義百姓,一步一個腳印,才推翻了大宋政權,故而各方勢力對她做女皇的事情也沒有太多的意見,唯一的反對聲音便是一些迂腐書生。

宋/太/祖得國不正,一直利用文人去打壓武將,故而文人的地位頗高,潘金蓮則沒有供奉著文人的想法。

江山是她一點一點打下來的,她沒有竊取別人的政權,更沒必要處心積慮防備他人。

心中無愧,做事自然肆無忌憚,不用看文人擺臉色。

反對的聲音被她一掃而光,見識到她殺伐果斷的文人們對她俯首稱臣,再無半點不敬。

夜幕中的紫微星越發明亮,一個原本傲立在世界之巔的朝代再度登上巔峰。

九天閶闔開宮闕,萬國衣冠拜冕。

在漢武帝時期,便有內外朝之分,有著君主立憲制的影子,潘金蓮並不是一個貪權的人,如果可以她只想沉浸在英雄鄉,便找了德高望重的老臣,推舉內外朝,向君主立憲制進發。

朝臣們覺得潘金蓮大抵是瘋了,以宋江為首的梁山眾人,以及方臘集團也覺得潘金蓮腦袋有坑。

古往今來,哪位天子不把權勢緊緊抓在自己手裏?

偏潘金蓮不走尋常路,要把手上的權利全部下放,讓人摸不著頭腦,也不知她是有意試探,還是真的放權。

大殿內鴉雀無聲,潘金蓮清了清嗓子,道:“若無異議,便從今日開始執行吧。”

散了朝,眾人仍覺得自己暈暈乎乎的,仿佛活在夢中。

潘金蓮對眾人的狀態毫不在意,歡天喜地期待著吃喝玩樂的美好生活。

制度剛剛執行的時候,朝臣們頗為忐忑,時不時拿些政事去問潘金蓮。

潘金蓮在極緊要的事情上才會批閱,至於其他的事情,則讓朝臣們自己拿決定,時間一久,朝臣們也就明白了,潘金蓮是真的放權,並不是有意試探他們是否貪權。

朝臣們知曉潘金蓮的用意後,漸漸大膽起來,集思廣益,將潘金蓮制定的制度徹底推廣開來。

雖然實行了君主立憲制,但君主天威的思想刻在世人骨子裏數千年,一時間難以改掉,再加上潘金蓮白手起家打來的天下,天降奇才的能力早就深入人心,朝臣們仍以天子對待潘金蓮,在重要的政務上,還找潘金蓮拿主意。

君主立憲制的推廣沒有達到潘金蓮的預期,朝臣們每月一次來找潘金蓮報道,潘金蓮聽著朝臣們的說的事情,心裏想著華夏自古以來的傳統,默默地降低了自己預期。

一月一次總比天天上朝強!

最起碼她能睡懶覺了。

這樣一想,潘金蓮心裏舒暢了許多。

這日又到了朝臣們覲見的日子,奏折早就被勤快的小內侍捧了進來,讓潘金蓮先瞧著,對朝臣們今日要說的事情有個心裏準備。

潘金蓮看著一疊又一疊的奏折堆在自己面前,武松什麽也不做,身板筆直地站在,寒星一般的眸眺望著窗台,窗外是花枝爛漫,畫眉鳥在枝頭鬧著,雄鷹掠過蔚藍天際,留下一行白色剪影。

潘金蓮瞬間便理解了亡國之君的心情。

她不想批奏折,不想聽朝臣說她今日晚起了一刻鐘,為她今日的儀容儀表絮絮叨叨吵上一上午。

尤其是,當她與朝臣們探討政務,武松一身輕松地立在一邊時,她便覺得心裏超級不平衡!

武將就是好,太平時期的武將簡直不要太幸福。

當然,前提是君主不刻意打壓武將。

離朝臣們覲見還有一段時間,潘金蓮屏退了殿裏的宮人,沖武松招手:“二郎。”

武松回頭,恰看到她舔唇眼波流轉,不禁劍眉微蹙,目光偏了下來,落在禦案上堆積如山的奏折上。

“何事?”

“你過來。”潘金蓮一手托著腮,一手攪著自己的發,道:“你過來我就告訴你。”

三月的暖陽帶著春意特有的溫柔,落在武松身上,給他英氣的面容鍍上一層淺淺的光暈。

真好看。

此時武松若收一收臉上的凜冽之氣,她肯定會飛奔在因色誤國的昏君路上,拉都拉不回來的那一種。

敢笑幽王不癡情。

武松身披暖陽,從殿門走到禦案前,目光由上至下,漫不經心看過來。

潘金蓮微擡著頭,看到他的喉結與棱角分明的下巴,手一伸,便覆在他脖子上,用力一壓,武松的頭便低了下來,潘金蓮的唇湊了上去。

武松的唇並不算軟,帶著習武之人特有的冷硬,剛碰觸時,他的動作也是自持的,片刻之後,便是疾風暴雨,滿滿的侵略感。

氣息漸亂,禦案上的奏折嘩啦啦倒在地上,外衫與釵環緊接著落下,堆了滿地。

熏香從鎏金瑞獸中吐出團團煙霧,武松居高臨下地看著潘金蓮,眸色深沉:“胡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