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克拉蒂河見聞(下)

赫尼波裏斯笑得更是燦爛:“能夠得到哈卡大人的贊譽,是我的榮幸!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和你多聊一聊……呃,陛下和元老們還在碼頭等候,還請哈卡大人和我一起上船,趕緊趕往內城!”

“好!”哈卡很幹脆的回應。

赫尼波裏斯向他的後方掃了一眼,問道:“哈斯德魯巴大人呢?”

哈卡平靜地說道:“他一路上喝酒太多,現正在船艙酣睡,估計到了內城也較難醒來。”

“哦……”赫尼波裏斯點點頭,正要說話。

這時,河道官員湊過來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他立刻露出理解的神情,說道:“那就讓哈德斯德魯巴大人好好休息吧,我就不打擾他了。”

赫尼波裏斯領著哈卡上了坐艦,登上了木樓,哈卡居高望遠,頓時感到自己的視野開闊很多,能夠越過岸邊的碼頭,看到後方重重疊疊的房屋和熙熙攘攘的人流。

就在周圍的船只都有意無意的靠攏過來、想好奇的看一看能夠讓國王的座艦出來迎接的是什麽貴人的時候,雙頭龍坐艦已經調轉船頭,前方由兩艘快船開道,在幾百名水手的全力打漿之下,開始朔流而上,而哈卡原來乘坐的客船也緊隨其後。

圖裏伊城和羅馬城不同,羅馬城距離河口幾十裏,河道曲折,從河口溯流而上的船只必須依靠拉纖才能到達城外的河港,而土圖裏伊城距離河口只有五、六裏,城市的主體又位於克拉蒂河和科塞尼河會合之後的下遊,河道寬闊、水流平緩,通常情況下船只不需要依靠拉纖,就可以順流而上,到達圖裏伊城。

哈卡站在坐艦的木樓上,將河道兩岸的情況看得更加清晰:確實正如河道官員所說,圖裏伊人將沿河兩岸都改建成了碼頭,不但所有的河灘都被堅固的石板所覆蓋,而且每隔10米左右就有一個高達5米的梯形石台聳立在岸邊。每一個石台兩端各有一個石頭環,石台上面都停放著一台木制的器械,它向河邊伸出一個長長的木臂,木臂上掛著滑輪、繩索,並向下垂出一個鐵制掛鉤,木臂的尾端被兩個巨大的木輪夾住,繩索的另一端緊緊的系在地上,看起來像一個巨大的蝸牛……

哈卡知道這就是戴奧尼亞人所發明的起重機,它早就已經聞名西地中海,只是還沒有普及到伊比利亞南部地區的港口城鎮而已。

哈卡仔細觀察了貨船卸貨的全過程:貨船緩緩地停靠在石台前的河邊,就有岸邊的勞力過去,將貨船兩頭的纜繩綁系在石台兩端的石孔上,這樣一來貨船就會緊靠碼頭。操縱起重機的人員壓低木臂,放松繩索,掛鉤垂下。船員們將一筐筐的貨物掛在鐵鉤上,然後起重機木輪裏的奴隸們費力的踩動木輪,木輪迅速轉動,絞緊繩索,鐵鉤高高拉起貨物,脫離貨船。這時,起重機兩旁的人員再牽拉繩索,控制著木臂,將貨物慢慢的停放在石台前的平地上……整個過程快捷、省力、高效,滿滿一船的貨物沒多久就卸掉了一半,無論是船員、還是岸邊的勞工都還顯得十分輕松。

哈卡還注意到在這些石台的後方不遠都有著一座座半敞開式的倉庫,從船上卸下來的貨物都由勞工運送到這些倉庫中停放。

而在這種簡易倉庫的後方,卻又並排著一座座長方形的、封閉式的巨大倉庫,每一座都是大約6米高的屋頂、4米高的多開拱門,面積不小於兩個競技場。而且透過頂端的小窗,可以看到倉庫的墻壁是相當的厚實。也只有這樣高質量的倉庫才能讓貨主放心貨物的安全,同時也能更多的儲存貨物、還能使貨物運出便利……

對於貨船進駐港口的過程,主導過伊比利亞南部地區政務多年的哈卡是很清楚的:碼頭的勞工卸下貨物之後,將其停放在臨時倉庫,船主會立刻到港口花錢租借一個倉庫的儲藏室,再花錢讓勞工將他的貨物轉運到倉庫儲藏起來,然後再去城裏的市場聯系買家……這個過程一般得花個兩三天時間,當然如果事先就聯系好了買家,那麽情況就會好很多。

但是像圖裏伊這樣,卸貨的碼頭、臨時倉庫、倉庫緊挨在一起,無疑便利很多。而且哈卡據此判斷:以圖裏伊人這樣的行事做法,整個西地中海都有名的圖裏伊大市場恐怕就在此不遠(事實也確實如此)。

他忍不住發出一聲感嘆,卻迎來赫尼波裏斯的好奇:“哈卡大人,來到圖裏伊什麽想法嗎?”

哈卡指著岸邊的碼頭,由衷地嘆道:“瞧瞧這些放置起重機的石台碼頭、臨時倉庫、貨物倉庫就像軍隊一樣整齊的並排在克拉蒂河的兩岸,一直向前延伸,幾乎看不到頭,這是多麽的壯觀!我想任何一個外來者看到這樣的景象,都不得不嘆服戴奧尼亞王國的強大,不敢有任何與之對抗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