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帝師和大帝

盧克·理查德·巴莫特,08年第二輪總第37順位被雄鹿選中。

他從來不是備受矚目的明星,甚至在NCAA打球時,數據都算不上多麽炸裂。

在2008年,和德裏克·羅斯、拉塞爾·維斯布魯克、凱文·樂福等這些閃亮的名字比起來,他實在是平凡無奇,被淹沒在了長長的新秀名單中。

雖然順利進入NBA,但他也依然不為人們所熟知。

糟糕的進攻能力讓他幾乎沒有獲得過什麽關注,而所在球隊糟糕的成績,也讓他不像托尼·阿倫那樣能靠防守在季後賽中打出名堂。

就這樣,巴莫特在聯盟流浪、漂泊。他輾轉多支球隊,很多球隊的球迷在他離開的第二天就會把他忘得一幹二凈。

畢竟在NBA這個聯盟裏,不是所有球員都能成為超級巨星。金字塔尖的風景固然很好,但也得有普通球員襯托。

而巴莫特就是這些普通球員裏平凡無奇的一個。

若不是今年他入駐快船,坐擁洛杉磯這個曝光率極高的大市場,可能巴莫特的知名度還會更低。

然而,正是這麽一個在聯盟裏默默無聞的藍領,在他的國家喀麥隆,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籃球英雄。

“我只想成為一個榜樣,告訴喀麥隆的孩子,他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這是巴莫特在一次采訪是說的話,而這也是他登陸NBA對喀麥隆的積極意義。

喀麥隆是位於非洲中西部的單一制共和國,經濟尚可,但還有很多地區比較落後。巴莫特兒時的很多玩伴,都是中途輟學去農場打工,就為了一天一美元的工資。

僅僅是因為沒錢買藥和食物,巴莫特甚至親眼目睹過兒時朋友的死亡。

因此進入NBA後,巴莫特也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財力,大力發展喀麥隆的籃球。

他每年夏天都回家辦籃球訓練營,希望發掘出更多有天賦的孩子。

他想讓喀麥隆的孩子們愛上籃球,讓他們相信自己有這個潛力,去努力做出些不平凡的事。

這就是巴莫特,一個在NBA平平凡凡,但在他的國家,卻是所有心目中英雄的角色。

在他的努力下,現在聯盟除了他以外,已經有兩個喀麥隆球員在NBA效力。

並且,越來越多的人也因為籃球而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和命運。

他已經接觸過無數有天賦的喀麥隆孩子,他們中的很多即使無法在NBA打球,也都成為了真正的職業球員。

不過在眾多孩子之中,最讓巴莫特印象深刻的還是5年以前,他碰見的那個原本準備去法國打排球的孩子。

2011年6月,當時還不到30的巴莫特一如既往地回家辦籃球訓練營。

在訓練營中,一個身材消瘦的小孩讓巴莫特眼前一亮。

他身體素質很不錯,快攻,變向,轉身一氣呵成。他沖到籃下爆裂式扣籃,籃框劇烈搖晃。

最重要的是,那個小孩僅僅17歲就長到了2米07。而最最令巴莫特震驚的時,當他詢問訓練營的教練,那個孩子打了多長時間籃球時,教練竟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只有6個月,其中系統的正式訓練就3個月。”

“什麽!?他叫什麽名字?”巴莫特十分震驚,僅僅3個月正式訓練就能打成這樣。那要是送他去接受更專業的訓練,他不得起飛?

之後,巴莫特便得到了一個令他銘記終身的名字,“他叫喬爾·恩比德。”

於是在訓練營結束的2個月後,巴莫特就安排恩比德去了美國。

那時候恩比德就只會說一句“Good morning”,他甚至都不知道NCAA到底是一道菜還是別的什麽東西。

但在巴莫特的幫助下,恩比德很快適應了這裏。他每天打球,訓練,看奧拉朱旺的錄像看到吐,然後再繼續訓練。

高中結束後,恩比德和巴莫特協商NCAA的事情,最終恩比德在堪薩斯站穩了腳跟。

進入大學後,面對各路天才,恩比德也有過失落的時候,他曾找到巴莫特失望透頂地傾訴,“我覺得我根本不屬於這裏。”

就像他父親當初知道他要去美國打籃球時,憤怒地站起來打拍桌子時的怒吼,“在喀麥隆,沒人會去打籃球!”

然而,巴莫特只是告訴他,“別胡說,你一定能在第一輪第一順位被選中的。”

當時,恩比德只是苦笑。他不是小屁孩了,他知道,這不過是巴莫特為了安慰自己而說的謊言。

的確,巴莫特在騙他。

2014年的狀元秀,是被譽為又一個“天選之子”的安德魯·維金斯。

但恩比德也在第三順位被76人選秀,那一刻,恩比德才真正相信,自己可以打籃球。

可事實上,若不是因為大學時期遭遇了右腳應力性骨折的傷病,天知道恩比德會不會真的成為狀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