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節 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戰鬥機

“嚴大伯,你真是厲害!”林默著這些收藏品直眼饞,好半天才回過神來,恨不得全部打包走人。

“不厲害不厲害,我就靠這個吃飯的,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愛好,當初為了搞殲-10的時候,把好幾架做為參考的外國產戰鬥機硬生生全部拆到只剩下螺釘和鉚釘,利用超級計算機來演算氣動力布局,那個時候銀河巨型機剛出來的時候就有一段時間專門幹這個活,核算電子設備的成本,那時候一大堆人經常性的幾天幾夜沒合眼,吃住都在機庫裏,繪圖紙都不知道用掉多少張。”嚴大伯回憶著當初歲月,眼睛中又再次泛起晶瑩之色,搖著頭:“不容易啊,那麽多機型,最終也就定下了一兩個,不知道有多少好機型都被封存了起來,不是不好,而是造不出來啊。”

“嚴大伯,這些已經被舍棄的機型設計,我能夠看嗎?”林默兩眼放光道,此行來這些先進的機型正是他的最大目的。

“嗯,一般老百姓是不讓看的,不過你的保密級別應該是夠的,來吧,我讓你看看我這輩子的心血,當然,也不是全部哦,能給你看的都是可以半公開的,真正的機密在退休的時候,我全部上繳了,一張圖也沒留下。”

嚴大伯也是當初看到了林默和穿著抗荷服的陳海青兩人的對話,也確認了林默的身份,一般來說這種圖紙就算泄露出去也沒有用,都是十幾年前的淘汰品,拿去也沒有分析和制造的價值,保密的原因就是讓一些愛炫耀的人拿去賣弄,造成不好的影響。

嚴大伯的收藏保養極好,連一絲灰塵都沒有,讓林默大開眼界,甚至看到了不曾被外界公開的機密機型。

“來來,幫我搬一下這幾本本子,這可是我的家底了,基本上精華全在這兒!”嚴大伯翻出好幾本近半個平米大小的厚冊,封面顯然是用三盒板手工做的,內頁是一張張厚紙用線裝訂,完全是手工制作的圖冊。

本子顯然分量不輕,每一本都近乎二十多斤重,林默幫著嚴大伯把這幾本本子放到客戶用餐的方桌上,鋪滿了整個桌面。

嚴大伯翻開了標有第二代殲擊機字樣的厚本子,對著前面幾頁的圖紙說道:“看見沒,這是與殲-8同級的第二代機,JT-805、JT-809,T就是指測試的意思,第一個‘8’是指與現在列裝殲-8的性能基礎上的改進型,還是延續了米格機的改進,現在的人來看,一定會說我們這幫老骨頭思想保守,只會抄蘇聯人的東西,可那時候我們航空工業一窮二白,什麽都沒有,只有蘇聯人肯支援我們飛機和技術,想學歐美的,可人家技術封鎖啊,只能靠著出國留學回來的這批人帶隊,一點一點不斷的試驗,有時候甚至是拿人命填出來的數據,那段時間國家窮,又鬧饑荒,投不起資金,試飛的時候研究人員都餓著肚皮把糧食省出來給試飛員,不然人家沒力氣飛哪,你可知道那個時候研發原子彈,就占了中國每年軍費的接近三分之一,還有艦艇、輕重武器、單兵裝備、各種大小型電子設備,哪個研究所不都是嗷嗷待哺,爭那麽點實驗經費,落到我們飛機設計的就更少了,自衛反擊戰那時候,我們幾乎都拿不出什麽像樣的戰鬥機去參戰,只剩下一些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舊飛機,還總往下掉。”

嚴大伯為林默揭開了一段歷史真相,那段艱苦的日子至今仍讓嚴大伯唏噓不已。

“當然,殲-10前後幾個已經應用的版本都不在上面,相信你也應該是了解的,咱們再看看第三代,可是跟殲-10同一級別的。”有飛機設計專家嚴大伯為林默講解,每一張詳細到了極點的圖紙,才不會讓人看得頭暈和枯燥,每一張圖紙背後都代表著一分不眠不休的辛勤汗水。

“第三代是最實用的一款,基本上我們沒有完全抄俄羅斯的東西,那個時候我們的條件已經好了很多,也有更多的材料和經費來投入我國自主的設計,應用的不少設計是我們曾在困難時期積累下來的技術儲備,現在飛機上的很多配套件都已經能實現自產,不過發動機起碼還得再等上幾年,你看看這個,JT-1015,後掠變形冀,參照了F-14雄貓偽半形冀,機體采用不銹鋼結構架,不過限於載彈後的穩定性,最後放棄了,還有JT-1055折冀機,用於航母的短程起降機型,可以適應200米起降距離,可能還需要蒸汽彈射的協助,呵呵,都是草圖,比較重要的圖紙都不允許帶出來,仍然在保密期內,這些都是我自己退休後胡亂手畫的。”

嚴大伯再次翻起了後面幾本,略帶著炫耀般說道:“這幾本可是真正的好東西,國內正在研發的第四代戰機仍在細節定型中,我退休的時候很多有價值的圖都沒能帶出來,所以我這裏只有幾個並不重要的,自己退休後在腦子裏空想的實驗機型,後面這幾本第五代殲擊機,第六代的亞空天戰機和第七代的空間戰鬥機,不過都沒有經過實際風洞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