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節 P-51“野馬”

不得不說穆德·紮裏耶夫村長帶隊的帕坦人們準備的東西十分完備,也對未來發展攜帶了更多的預備,原車隊中近三分之一的車輛都是裝載各式各樣的物資,特別是前蘇聯生產的嘎斯大卡車,雖然老舊,可是動力性卻一點都不弱,裝載能力更是驚人。

雖然進入山區後,卡車已經無法適應道路,很多物資只能就近處理埋藏,如果再運回來,整個寶石谷的建設發展將會更加迅速。

所幸的是帶進山谷內的這些物資,足夠讓林默把這架P-51給修復。

倒入了一定的汽油和提高辛烷值的汽油添加劑,汽車用的汽油和航空汽油的最大區別不僅僅在於辛烷值,還有揮發性和容許蒸氣壓範圍的區別。

P-51的活塞式發動機如果使用汽車汽油,可能會在燃油管道出現管道氣泡現像,專業術語叫作“氣鎖”,會引起發動機燃油供應中斷,這一方面需要特別檢查,避免阻塞,確保燃油壓力和流量正常。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林默專門多加裝了一個壓力表。

使用汽車用的汽油結果就是會影響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原本可以飛到最大時速700多公裏,現在就只能飛到600多公裏。

至於原機載的攝像機什麽的,全部拆掉減輕重量,保證這架沉重的P-51D在煥發新生時有足夠的靈活性。

結合現有的機載通信設備,林默直接拋棄掉了原有的通信電子系統,直接采用了現代化的通信設備,拼拼湊湊的結果直接造成了駕駛艙內儀表台上完全大變了樣。

這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修復,更多的是改裝,把一架P-51在不涉及到氣動力外形的基礎上,用現代化的設備進行武裝起來,還加裝了小塊的液晶屏。

驅動程序完全是金幣這家夥的作品,這家夥平時就在身上藏了超大容量的存儲芯片,加上本身的特殊體質,隨身攜帶的電子元件因為自身體質的天然屏蔽效果沒有受到任何電磁脈沖的影響。

雇傭軍首領艾比克的手下,帕坦小夥子庫爾哈克又來了一趟,把收集起來的子彈和一些武器送過來,從帕坦人手裏搜集到的12.7毫米子彈裏有不少因為規格不統一而無法通用,規格通用的也只夠穿了兩條可散式彈鏈。

幸運的是孩子們手裏攢了不少可散彈鏈的金屬片,省了林默不少功夫。

阿富汗是個百戰之地,號稱帝國之墓,誰來打誰倒黴,蘇聯人來過,德國人來過,美國人也來過,在民間遺留下了大量的彈藥,也成了阿富汗國內混戰不休的隱患。

好麽,似乎又是真主安拉的旨意。

真夠巧合的,美國的老式飛機用上了美國的新子彈,也算是舊瓶裝新酒吧。

若不是發此,林默又該為彈藥而發愁了。

只能勉強供應兩台12.7毫米口徑勃朗寧重機槍開火,另外四架,只能全部卸載掉,就算是減負了。

兩個機翼的機槍位空出來的位置裏,先填進去的是兩挺俄制PKM通用機槍,九成新,7.62毫米口徑子彈倒是一點都不缺,缺陷就是只有不可散式的彈鏈,只能各裝100發的彈鏈,對排彈口處理下,加了一個盒子進行自動收集,否則機翼下面就只能曝露出一條長長的鏈式彈鏈,一直到打完100發才能拋棄掉,實在有些有礙觀瞻,對飛行也不安全。

PKM通用機槍與AK系列突擊步槍、SVD(德拉貢諾夫)狙步槍組共同組成戰場三頭死神,有效射程1000米,應用於P-51“野馬”上替代12.7毫米口徑勃朗寧重機槍,也算是馬馬虎虎的夠用,只用來對地攻擊卻是綽綽有余。

當然,準頭什麽的,幾乎是沒有了,不用指望P-51“野馬”能夠打出殲-10“猛龍”那種準確度,原本六支勃朗寧機槍編織出來的密集彈幕就是為了彌補精準度和散布面積不足的缺陷而設計的。

因為不考慮空戰需要,這樣嚴重削弱後的火力勉強應付對地攻擊的需要。

為了節約有限的載彈量,特地制作了幾個小機構安裝進兩翼的機槍艙內,每次扣動扳機,首先使用的一對原裝勃朗寧機槍,勃朗寧的子彈消耗完後才輪到那一對新加入的PKM機槍。

這樣林默只能打點射,否則一會兒功夫消耗完了彈藥,這架“野馬”就變成了擺設。

P-51機翼下方還是以掛載炸彈為主,雖然可以改裝掛載RPG-7火箭彈,可是實戰意義不大,俯沖轟炸也算是“野馬”的一大亮點之一。

炸彈制作對林默來說不算什麽問題,只要計算好重心,丟下去可以碰撞到引信就可以。拿迫擊炮彈改裝是最好的主意。

與林默正在天然的機庫山洞裏忙碌的修復改裝P-51“野馬”,山谷內帕坦人營地內充滿了肅殺的臨戰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