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節 南中國海制空對抗

仔細辨認,發現這兩架F-35的主翼和水平、垂直安定面的面積似乎還在大一些,在雷達無法完全確認的情況下,林默憑著氣動力外形的差異,迅速確認了對方的機型。

檢查燃料箱,OK,副油箱夠飛兩個來回!林默並沒打算直接丟掉副油箱,否則光靠這點燃料根本不夠經歷過纏鬥後飛回去。

雙引擎是油老虎啊,更何況是WS-10太行渦輪風扇引擎改良,油耗方面雖然比前幾個版本有所改進,但是依然消耗的厲害,戰鬥機本身就不是什麽節約和持久力的代名詞。

F-35“閃電II”的艦載機型,F-35C型戰鬥機,跟林默的殲-15“暗戟”幾乎不僅僅是同行,也同時是敵人。

“呼叫艦橋,發現F-35艦載機兩架,坐標馬上發過來,懷疑附近有美軍航……”

林默話還沒說完,就聽到強烈的信號幹擾,好幾代表著通訊信號的指示燈立刻從綠色變成了警告性的紅色。

電子幹擾,這說明對方已經發現了自己,並且當機立斷在第一時間發動了ECM電子幹擾攻擊。

而林默的手剛剛從發送坐標位的信號按鍵上離開,所幸的是,在對方動電子攻擊前,最終確認的坐標已經發送了出去。

殲-15“暗戟”的衛星定位系統每隔15秒就向太空中的南鬥軍事衛星系統發送確認坐標,而駕駛艙內大量的按鈕代表著不同功能,一些重要而且特殊的功能沒有次級菜單深入選擇,可以直接一鍵啟動,雖然這樣繁瑣,卻是在特殊情況下能夠起到快捷的作用,就像林默現在這樣。

高度代表著先手,先下手為強,林默立刻向後拉動操縱杆,獲得大仰角爬升,對方現在並不會不宣而戰,否則就意味著中美兩國之間的正式開戰。

兩方的戰鬥機幾乎在同時做出爬升的動作迎向對方,為自己的戰鬥機積累高度優勢,隨時可以兌換為速度能量。

噴氣式戰鬥機,速度為王,在俯沖的同時可以獲得額外的加速度,這也是延續於螺旋槳式戰鬥機時代的戰術經驗。

“看見了沒,‘燕子’,是架中國人的艦載機,真是稀奇,竟然能在這裏看見它,還是只有一架。”

“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新到的一支F-35“閃電II”實驗中隊的C小隊飛行員喬治·艾爾少校,代號‘洛基山’,在剛剛開啟了綜合電子戰系統(IEWS)後心裏偷閑對另一架飛機的戰友說道。

雖然主流的電子戰技術基於射頻(RF)信號的電子戰系統和基於紅外(IR)信號的分布式孔徑系統是在不同的電磁波頻率範圍內分開地運作,但通過IEWS功能強大的機載綜合核心處理器ICP,交聯在一起進行工作,大大減輕了飛行員的操作負擔。

“看到了!你發動了電子戰攻擊?應,應該不會有什麽不良反應吧?”

另一架F-35上的飛行員在戰友啟動電子戰攻擊模式後,迅速打開了反幹擾模式。

因為傑拉爾德·R·福特級航空母艦還沒有正式下水,為福特級航空母艦準備的F-35先行在美國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尼米茲級多用途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上先行組建實驗訓練中隊。

“不會有問題,對方只有一架,我們有兩架,你怕了嗎?放心!我不有用火控雷達照射它,如果對方放聰明點,應該調頭就走,哈哈。”“洛基山”喬治·艾爾少校依然拉著操縱杆,不緊不慢地控制著戰鬥機爬升高度,接著說道:“看見沒有,對方的膽子還不小,想跟我們較量幾下,簡直是太棒了,讓咱們給他一個教訓!”

“好吧,也讓‘喬治·華盛頓號’上的人見識我們的厲害,我想這次記錄一定會很有價值。”代號“燕子”的米尼克·傑瑞少校欣然同意,他很想知道美國最新的航母艦載機和中國最新的航母艦載機較量一下,究竟是誰勝誰劣。

這簡直是太有意義了。

“呼叫‘喬治·華盛頓號’,發現一架中國戰鬥機,應該是艦載機,申請進行試探。”

“這裏是‘喬治·華盛頓號’,C小隊注意,批準這次試探,記住是試探,禁止使用武器攻擊。”

“C小隊確認命令!”

兩架F-35“閃電II”以迎敵姿態沖擊了已經達到13000米高度的殲-15“暗戟”艦載戰鬥機。

事實上,這種對中國方面挑釁的思維一直彌漫於整個“喬治·華盛頓號”航母編隊,甚至艦隊上下的人認為偶爾小小的挑釁一下中國軍方無傷大雅,當作習以為常的事情。

作為首個在美國本土以外常駐的美國核動力航母,自2008年進駐橫須賀後,“喬治·華盛頓號”一直處於戰備值班狀態,負責整個東亞地區的巡航,每年都按慣例出海,定期參加區域軍事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