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節 蘇-47“金雕”

“過去吧,不準登機!”

那名信號旗特種兵的目光依然帶著不信任,中國人!

哪怕是蘇霍伊公司的人員,他也是一樣帶著三分懷疑,在他的職責範圍內,哪怕是一只蒼蠅也飛不過去。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在附近的工具箱裏有數瓶殺蟲劑,現代科技發達,活體蒼蠅上安裝有探測芯片也不奇怪。

對於俄軍特種兵的盡職行為,林默對此表示理解的向對方露出微笑,點點頭,然後跟著其他人走過去。

蘇-47,代號“金雕”,采用前衛的前掠翼是其最大的特色,由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開放型聯合股份公司生產,作為一種多用途戰鬥機,也是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的技術驗證機,生產成本不低於5000萬美元。

作為第一架原型機,原本采用D-30F6引擎,現在卻是更換成了雙發AL-41F型渦扇推進引擎,機翼采用了融合體技術,90%的結構部件使用復合材料,強度一直是前掠翼的重中之重,也就是林默擁有金系巨龍的幫忙,才有足夠的信心使用前掠翼結構。

機翼翼根向後延伸到機尾形成水平安定面,前緣後掠角70度,雙垂尾向外傾斜約6度,前緣後掠45度,有內置方向舵。

與常規戰鬥機相比,“金雕”的轉彎角速度可提高14%,飛機的活動半徑可增大34%,起飛著陸距離可縮短35%……50%,有良好的低空低速機動能力和超機動能力,作戰參數不低於F-22“猛禽”。

隨著前掠翼設計,超機動性是它的最大優點。

如同觀賞著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林默的右手撫摸在機體表面,這種近距離接觸的機會非常難得,而且還是看在林默答應幫蘇霍伊進行蘇-27轉場的面子上才允許讓林默靠近這架“金雕”。

要是誰都能碰,一次展覽會下來,戰鬥機蒙皮還不被遊客們的手給直接指紋拋光,而且是最頂級的那種拋光,連塗裝都保留不下來。

在接觸中,金系巨龍金幣的分體尋著機會滲透了進去,開始解析掃描這架戰鬥機的結構與設計,蘇霍伊公司和俄羅斯軍方都不知道,他們這架“金雕”的真正奧秘正在被一點一點被解開在這個另一個世界來的龍騎士面前。

墨綠色的塗層表面平整度很高,金幣的反饋,機翼部分大量采用了高強度的復合材料,通過安裝痕跡,應該不是最初的材質,而是經過了一兩次升級後的高級納米材料,不僅可以提升戰鬥機在超音速環境下的耐受性,也能夠改善因為外形而削弱的隱身性能,減少翼梢震顫。

不過“金雕”的最大速度也只能達到2馬赫,不過這已經是極限值,不像一般的戰鬥機,甚至還能略超一點,其實超過1.6馬赫時,比後掠翼承受更大震顫和壓力的前掠翼壽命就會加速老化,如果不顧一切加速的話,“金雕”很有可能就會變成一次性的自殺式導彈。

在雷達波正面照射時,前掠翼產生的銳角和匯聚反射角會增強雷達回波,嚴重影響隱身性能,蘇霍伊的解決辦法正是采用非金屬材料。

蘇霍伊是解決了問題,卻給金幣帶來了問題,這家夥對金屬是天生的克星,卻不能消化非金屬的復合材料,只能在蒙皮表面遊走和探測內部金屬框架結構,翼體的材料卻無能為力,努力一陣,只能向機體內部探索而去。

“怎麽樣,S-37是我們蘇霍伊的驕傲!”一說到“金雕”,蘇霍伊的高級工程師謝爾蓋·蘇洛托夫就是一臉的驕傲。

他的話語中說的S-37卻是蘇-47“金雕”在蘇霍伊公司的內部工程研發編號,只有蘇霍伊公司的內部人員才會稱呼“金雕”為S-37,這個S不是SUKHOI的第一個字母,而是指前掠翼。

相似的例子還有蘇-27,工程研發編號是T-10,T表示三角翼。

“確實是一架好飛機!”林默更看重的是,材料與氣動力設計相結合所產生的飛躍式提升,手撫在機身上繞著“金雕”走了一圈。

看到林默摸在了“金雕”的鴨翼上,謝爾蓋·蘇洛托夫工程師順著他的動作說道:“這是鴨翼設計,雖然解決了升力配平問題,提高了機動性,但是這只是一個妥協的技術,它和前掠翼並不是一個好組合,隱身性能達不到最完美。”

“是的。”

作為跟著611所退休專家專攻氣動力設計專業的林默點了點頭,表示贊同謝爾蓋·蘇洛托夫工程師意見。

作為專業人士,甚至可以光憑外形氣動力布局就能判斷出機體的性能及優缺點。

他終於松開了手,隱入這架“金雕”的金屬絲回到了他的手指之間,首尾相扣,變成了一個絲環套住他的小指關節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