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節 變形翼的能量空戰技

蔣大隊長面對那架前掠翼式戰鬥機的拔高,根本無能為力,甚至根本無法納入攻擊包線內。

在殲-20“威龍”出現引擎故障,瞬間失去了速度的那一空档,一下子超越了殲-20“威龍”,高度換速度,機動換速度,能量空戰技的要訣。

“能量機動理論”之父,能量空戰技創造者,美國空軍少校約翰·伯伊德也同樣是一名頂級空戰格鬥老鳥而且又懂航空工程的大牛。

和林默很像,不是嗎?

內華達州的內利斯空軍基地中1953年至1960年間,3000多小時的飛行對抗中,約翰·伯伊從來沒有輸掉過,通常在10來秒裏就把對手搞定,贏得了“40秒鐘伯伊德”的美名。

他的“招牌”機動動作是“鐵板烤鴨”(flat-plating the bird),就是像電影《壯志淩雲(TOP GUN)》裏湯姆·克魯斯扮演的主角在遭到敵機追擊的時候,突然減速拉起,讓敵機沖到前頭,然後輕輕一個鷂子翻身,就咬住了敵人,這靠這一招,在許多挑戰者的擂台賽中贏得了許多酒錢。

林默的一招赫布斯特逆轉已經深得能量空戰技的精髓,在兜回機頭的一瞬間,帶著雷霆一般的轟鳴聲沖著殲-20“威龍”呼嘯而至。

蔣大隊長幾乎早已經放棄了。

“威龍”的高度正在不斷喪失,他能夠維持住機體不墜落都已經非常難得。

哪怕林默不發動攻擊,只要遠遠地跟在後面,估計沒多久,這架“威龍”就得不得不找地方迫降。

轟!

X-8“妖孽”未放一槍一彈從殲-20“威龍”身側,幾乎擦著“威龍”的翼尖呼嘯而過。

沒開火?

林默這是要幹什麽?

蔣大隊長吃驚不已,他完全猜不到林默這家夥想幹什麽。

不,不對,剛才那機翼!那機翼有問題!

難道自己眼花?

那不是之前看到的前掠翼機型。

王牌飛行員是世界人類最強視力的擁有者,怎麽會可能輕易看錯。

但剛剛出現在自己眼前的後掠翼戰鬥機是怎麽回事?中軸機體部分是那麽眼熟,之前爬升的時候還是前掠翼來著。

難道還有第三架戰鬥機?可是模擬器只有兩台。

“變形翼!”

蔣大隊長完全失態地駕駛艙裏大吼,瞪大了眼睛,張大嘴久久合不攏,腦海裏滿是那個前所未見的戰鬥機身影。

前掠翼就已經是了不得的氣動力設計,人類到現在為止還沒能完全將其技術和材料成熟化,但是前掠翼和後掠翼的變形機構直接把他震到馬裏亞納大海溝裏去了。

F-14“雄貓”的後掠變形機構已經是為各國戰鬥機生產商依舊津津樂道,甚至仍然不算過時的經典設計,“雄貓”的淘汰其根本原因不是技術落後,而是生產和維護成本過高。

蔣大隊長的視野裏再次一出現“妖孽”的身影,和剛才擦身沖過僅隔了短短幾秒的時間。

超小半徑急轉彎,這種機動能力幾乎都能趕上老式的雙翼機,“妖孽”幾乎是擦著“威龍”極近的距離進行纏繞飛行。

(雙翼機在速度上不及單翼機,但是轉彎機動性卻比單翼機勝上不止一籌,噴氣式戰鬥機更是被甩出N條街,追求速度也同樣會付出相應的代價)

仿佛是一只驕傲的雄鷹,再次出現在“妖孽”就在蔣大隊長面前張揚地改變了機翼形態,再次恢復成前掠翼狀態,流暢無比又令人眼花繚亂的構裝變形切換絲毫沒有影響到速度,其設計精妙的令人嘆為觀止,連機翼變形都考慮到了氣動力變化,絲毫沒有破壞動平衡設計。

轟!

“妖孽”緊緊貼著“威龍”再次擦身而過。

似乎帶著某種奇妙韻律的近身纏鬥機動組合技。

屬於戰機之舞。

蔣大隊長還沒待搞清楚這架前掠翼式噢不,應該是變形翼式戰鬥機怎麽繞著他的“威龍”作為這種詭異的舞蹈時,駕駛艙外的風景一下子旋轉起來。

不是艙外的風景在轉,而是“威龍”在轉。

尾旋?

致命的尾旋!

蔣大隊長試圖重新奪回戰鬥機控制權,利用殲-20的氣動力特性改出。

可是他失敗了,無論做什麽樣的操作,戰鬥機沒有任何反應。

在某種意義上講,尾旋比失速更加可怕。

在有些飛機在設計之初就嚴禁進入尾旋狀態,一旦發生螺旋姿態就並非常難以改出。

通常想要改出尾旋狀態,就必需推杆,然後反向拉杆,但是只剩下一台引擎的情況下,“威龍”的尾舵早已經被航炮打了個半殘,無法做到螺旋反向蹬舵,也沒辦法進入下一步失速改平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