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節 神一樣的對手

中階組又稱之為王牌組,每一個晉升進階的飛行員都擁至少擊落五架以上的空戰王牌ACE戰績,實力都不容小覷。

高手過招也許只需要幾秒鐘,甚至眨眼間就能分出生死,因此不像在初階新人組的時候,全憑個人能力單挑,戰術安排比較簡陋,甚至根本不需要。

從“深淵涅槃”大賽主辦方得到的公開實戰資料看,林默和“浣熊”的對手並非像初階新人組那一般藉藉無名的菜鳥,最讓“尤裏”他們忌憚的就是那架外形同樣非主流的飛碟戰鬥飛行器。

別看只是很常見的碟形氣動力,但是其機動性能和隱形性能卻非常優秀。

這個叫“別隆采”飛行員戰績擊落數累計達到11架,已經是雙王牌還冒尖,只需要再擊落一架,就能直接晉升至擁有死亡組的高階飛行員。

這代表著這是一個非常強有力的對手,從觀看歷史戰鬥視頻記錄分析,許多被他擊落的對手幾乎都不太習慣與這樣的碟形飛行器交手,往往在戰鬥思維方式一時間來不及調整過來時,猝不及防地被迅速擊墜。

碟形飛行器與常規戰鬥機比起來,圓盤式結構的各方向中心軸對稱受力均勻,可實現任意方向轉彎,即便是機動性能格外突出的前掠翼也要遜色一個等級。

這種結構可以任意對稱分布多台發動機,不僅可以做到半空懸停,甚至動力更加強勁,而且側面投影面積小,甚至在與敵方戰鬥機在同一高度時,幾乎可以做到零反射狀態,這使得機載雷達,哪怕功率再大也一樣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因此,采用雷達制導的中遠程導彈幾乎難以對飛碟造成太大的威脅。

別看飛碟的外形氣動力設計一樣是非主流,並非不適合空戰,反而擁有更大的靈活性,與噴氣式戰鬥機有著不同的飛行原理和空戰技。

除了對手“別隆采”的飛碟外,另一名反政府軍陣營飛行員“加拉”駕駛的戰鬥機則顯得中規中矩一些,是一架米格1.44實驗型戰鬥機。

俄羅斯航空工業又一架送往戰場的實驗機型,擁有美國第四代機的戰鬥力。

從外觀上看,有點像殲-10戰鬥機的雙引擎雙垂尾版本,體形更加龐大。

機身長超過米格-29,與蘇-27和米格-31接近,機翼面積略大,單位面積載荷小,高空最大巡航速度達2.6馬赫,也許是最近生產商米高揚-格列維奇公司拿到了一大筆投資,趁著本屆“深淵涅槃”開戰,幹脆又造了一架實驗機來進行實戰論證,用戰績來換取軍方的訂單。

米格公司這樣的做法在世界上非常普遍,只要軍方不是腦殘至極或者幹脆被人買通,不可能坐視戰鬥力如此強大的戰鬥機不理,也一定會酌情重點考慮。

只要能夠吃下軍方的大筆訂單,那意味著日落西山,一直以來不斷走下坡路的米格公司就又有活過來的機會,畢竟這個擁有悠久歷史的航空工業龐然大物,就像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擁有非常厚重的歷史積澱,並沒那麽容易輕易被打倒。

米高揚-格列維奇公司剛剛在昨天花費了巨大代價才贖回了被林默和“夜叉”扣留在機庫裏的米格-35。

另外“貞德”前雇主的下場不用想也知道,絕對好不到哪裏去,雖然在“深淵涅槃”以非常丟臉的方式收拾了首尾,聽到自己家人的債務已經被Dragoon財團全部清空,家人已經接往阿富汗的消息,“貞德”這會兒沒有任何選擇余地,只能選擇從烏克蘭空軍退役,死心塌地的成為Dragoon財團寶石谷航空基地的飛行大隊司令官。

借著跟蘇霍伊的關系,米高揚的人給林默留了一份聯系方式,然後什麽都沒有說,直接拖著自家的戰鬥機離開了。

當初在巴黎國際航空展上,由於林默的這個意外,蘇霍伊公司一腳踩在了狗屎上。

除了痛苦還是痛苦,憋了一肚子氣也無處發泄,這幾乎快成為了俄羅斯航空工業內部的一個大笑柄。

對於始作俑者,米高揚-格列維奇公司的態度明智地選擇了敬而遠之。

得罪這麽一個家夥明顯是不劃算的,遞一張名片表示完善意,但絕不會試圖拉攏林默為自己工作。

省得跟蘇霍伊這倒黴孩子一樣,傻乎乎地被林默一手拖到溝裏頭。

俄羅斯航空工業要是再冒出個被帶到溝裏的第二個倒黴孩子,大家也就不用活了。

四架戰鬥機無一例外,都是對隱形技術發揮到了極致的機型,都同樣使用了隱形氣動力外形設計,特殊復合材料和隱形吸波塗層等隱形技術,全部都擁有內置式彈艙,無論哪一架,其隱形性能在國際上都可以列入到一流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