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節 明知山有虎

前掠翼戰鬥機絕對是現役戰鬥機中的一種另類,雖然擁有極其出色的氣動力特征,可是人類依然沒有完全量產它的能力。

雖然在材料上已經完成了突破,可是量產的成本足以讓任何一個國家的空軍為此而破產。

這也是中國航空工業目前依然坐視林默的“妖孽”變形翼原型機的根源所在,圖紙大家都有,哪怕材料和配件清單也都有完整的,一樣不缺。

上生產線?對不起,“妖孽”的量產成本至少是F-22的20倍以上,有這閑錢還不如多造幾架空天梭。

更何況其中有許多重要組件還是林默不花錢搶來的,國內的技術條件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逆向工程進行復制。

X-8“妖孽”展現出來的氣動力效果源自於斥力盾配合的效果,通過基本氣動力面和斥力盾組成非常復雜的氣動力形態,“妖孽”變形翼戰鬥機擔任陪練簡直是綽綽有余。

與培訓班中期的戰術演練不同,金宏寶和苗浩東兩位飛行員真切的感受到了殺氣,甚至是死亡的威脅。

沒錯,那架完美模擬出蘇-37飛行特征的神秘戰鬥機每一個機動都極其老辣,一舉一動都輕易將他們納入了機頭攻擊幾何夾角內,那是最危險也是摧毀率最高的區域,兩架殲-10B戰鬥機飛行員幾乎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飛行員是需要實戰才能真正成長,訓練中打敗自己人除了增加戰鬥機操作熟練度以外,毫無意義。

一旦上了戰場,他們的敵人沒可能是殲-10戰鬥機,將會遇到氣動力陌生的戰鬥機型。

為增加本屆強化培訓班考核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林默與其他兩名教官討論後並通過了上級審批,得到了變形翼戰鬥機的起飛權限。

想必經過本屆強化培訓班操練過的學員們,業務素質一定會讓所有人都滿意。

這批學員的素質越高,就意味著下一級接受空戰技傳承的飛行員水平也會隨之水漲船高。

對於能夠明顯提升空軍實力的事情,軍方又何樂而不為?哪怕出了點意外,比起即將出師的三十多名高業務素質飛行員,又算得了什麽。

這一次前所未有的考核相當於拿外國的真實戰鬥機跟他們練手,實戰意義極強。

偏偏林默實戰經驗又極其豐富,這一招鬥轉星移,讓軍方一些頂尖高手們是極欲躍躍進欲試。

“蘇-37”卓越的超機動性能以一挑戰二,依然遊刃有余。

客串蘇-37的“妖孽”變形翼戰鬥機的機頭指向其中一架殲-10B戰鬥機,對方就像受了驚的遊魚一樣,突然急轉飛開,而另一架殲-10B適時抓住了機會再次向林默發射了一枚PL-9近距格鬥導彈。

機會抓得不錯!

經歷過殘酷的培訓後,這些飛行員不論心理還是作戰能力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不過想要贏得了模擬蘇-37狀態的“妖孽”變形翼戰鬥機還是遠遠不夠。

作為“巴倫支海上空手術刀”蘇-27真正的進化形態,蘇-37擁有令人嘆為觀止的超機動性。

就像蘇-27原創出眼鏡蛇機動這一經典戰術機動,蘇-37也是目前最火熱的戰術機動“尾沖”和“鐘形”的原創者。

同樣擁有頂尖矢量推進技術的“妖孽”變形翼戰鬥機完全模擬出了蘇-37的真實攻擊形態,讓兩位殲-10B戰鬥機飛行員以為自己真的在與一架兇悍的蘇-37作戰。

雙方同樣都是矢量推進引擎,在天空中糾纏飛舞的格外令人眼花繚亂,大別山上空萬余米高度,平空響起了旱雷,只要有心人仰望天空,就在能稀薄的雲彩間發現三個飛快相互靠近,又迅速離開的小黑點。

雖然沒有導彈發射的尾跡,也只能看清小黑點,但能感受到飛行軌跡互相交錯時的殺氣凜凜,仿佛都能在耳邊聽到刀光劍影的鏗鏘聲撞擊聲和如潮水般的喊殺聲。

中國飛行員對於俄系戰鬥機還是有一定了解,以往通過各種視頻和技術參數資料了解過蘇-37的特性,雖然剛開始手忙腳亂,可是很快立刻進入了狀態。

這只是半實戰性質的考核,對於主考教官的全局掌控能力要求十分苛刻,不能像真正的實戰那樣這兩位學員秒秒鐘給屠得一敗塗地,也不能隨隨便便讓學員給逆襲了。

通過近距和中距戰術機動交手中,一點一滴將接受考核學員的潛力給真正誘發出來。

金宏寶和苗浩東采用雙狼鬥孤牛的戰術,一攻一防,一為餌一為陷阱,兩人配合與轉換角色間猶如行水流水般流暢。

若不是龍騎士本身擁有極其豐富的空戰技和實戰經驗,依舊牢牢地掌控著戰場節奏,換成其他對手,恐怕早就被打得左支右絀,畢竟能夠參加培訓班的學員都是各支航空隊的種子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