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節 漏網之魚

英國人和德國人費了不少勁兒才絞殺完那些體形就跟貓咪般大小的維護機械昆蟲。

那些穿著戰術鎧甲的士兵們除了麻利地拆下一塊塊服務器儲存器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摳掉那些服務器主板上的鈕扣電池。

別看這些電池絲毫不起眼,但是匯聚起來卻能夠激活一些可怕的功能。

為不留後患,心思縝密的人類計算機專家一點兒機會也不留給“亞當”智能核心系統。

與現實世界的行動相比,各國在同一時間發動了十余萬名網絡技術人員,或者可以稱為十余萬名網絡黑客在人類的互聯網上展開了大規模清剿。

公眾和媒體對此卻一無所知,而各地的網絡服務商不得不掛出線路割接的公告,或者某些倒黴單位不慎鏟斷了通信光纜什麽的意外突發性事件,將這場人類與智能核心系統的大戰掩飾的天衣無縫。

那些擅長於背黑鍋的倒黴孩子們早已經習慣了“時刻準備著”,這一切只是政府需要。

由波音公司提供的源代碼特征為標靶,各種極具針對性的病毒和攻擊軟件應運而生,大肆搜尋著藏身於互聯網的“亞當”分體,為此,波音公司未經異變過的原生版“亞當”有相當部分源代碼核心被泄漏了出來。

商業版權什麽的也抵不過人類的生死存亡大,霸權主義有時候也不是只做給外國人看的。

特別在被切斷了斯德哥爾摩超級計算機中心的運算資源支援後,缺少強大運算能力和專門智能核心處理器的互聯網絡服務器或商業服務器根本不足以讓藏身於其中的“亞當”智能核心系統組織起有效的反擊。

這與一只反應遲鈍的蝸牛遇上了連續釋放殺招的螳螂,雖然是主場作戰,卻架不住人類的數量優勢,結果可想而之,劈頭蓋臉的一堆胖揍無可避免。

擁有眾多分體的智能核心系統反而被人海戰術的數量優勢壓制,這實在是充滿了諷刺意味。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一面倒的屠殺,依然驚心動魄。

相繼於波音公司發現自己的計算機中心服務器遭到異變的“亞當”入侵的,再次爆出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臭鼬工廠和“41號實驗室”也遭到了同樣的入侵,這可真是黃泥巴掉褲襠,不是屎也是屎了。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耗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在“亞當”智能核心系統的基礎上研發出來的“夏娃”智能核心系統,這套智能核心系統不僅僅是改頭換面,更觸及了底層的混沌邏輯機制,這樣的嘗試雖然使其與“亞當”截然不同,避免了版權等法律意義上的糾紛,可是也使它的智能程度略遜色於“亞當”。

謝天謝地的是,後來入侵的“亞當”對“夏娃”並沒有什麽興趣,使這套全新的智能核心最終得以幸免。

為了徹底消除“亞當”在自家計算機中心服務器主系統內的駐留,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這兩大公司為此損失了不少珍貴的數據,才讓自己的系統真正重新恢復安全。

所有人都在慶幸,這個智能核心系統幸虧是為了現實世界無人戰鬥機而開發的作戰控制系統,因此遠遠不是那些成天跟各種可怕的烈性病毒和黑客作戰的計算機專家們的對手。

現實世界的戰鬥已經接近尾聲,但是網絡世界的戰鬥依然在繼續,狡兔三窟這個道理誰都懂,人類不敢掉以輕心,甚至在各個根目錄服務器上留下了專門的過濾程序,加強和升級了安全規則,配合長期巡遊在網絡上的計算機安全小組,24小時瞪大了眼睛,仔細搜索著人類互聯網上的每一個角落。

林默和他的戰鬥機在斯德哥爾摩郊外的戰場上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收獲,在超級計算機中心上空巡視了幾圈後,重新返航海牙,進入待命狀態。

“辛苦了,這兩架F/A-XX戰鬥機被摧毀,想必美國人也應該睡得更踏實了。”

葛中將視若無睹地看著林默仿佛大力神附體般徒手將體形龐大的戰鬥機托入大型運載器“3號機”貨艙內。

對此神奇一幕,他並沒有表示任何意外,作為可以接觸到中國目前最高科技的“有關部門”,自然是知道這架戰鬥機身上蝕刻有神奇的“魔法陣”,異型共振線圈,簡稱斥力盾,殊途同歸,在某種程度上看,至於那麽在意魔法和科技的區別嗎?!

在奇妙無比的反重力場作用下,連個五六歲小孩都能推得動這架貨真價實的戰鬥機。

“嗯!”

聽得出葛中將的弦外之音,林默配合地點點頭,兩人心照不宣的對視了一眼。

算起來從波音公司叛逃走的四架第六代戰鬥機幾乎全部都是折損在他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