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為啥辦個事就這麽難

現實世界,董晨實驗室。

黑暗中的實驗室內只有電腦屏幕在亮著,一邊顯示著有關實驗室周圍的各種監控,以及地下基地的情況。另一邊則顯示著各種能量讀數和輻射分布圖。

突然間,各種監控讀數和能量輻射值極速升高,顯示器中迅速的模擬出了一扇藍色的穿越之門,雖然現實中什麽也看不見。

在地下基地中,董晨原先消失的地方,半空中突然冒出了一些不規則的金屬體,然後慢慢的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大,漸漸的可以看出是一些金屬零件。

隨著滿載著貨物的車鬥全部出現,以及最後冒出來的一小部分駕駛艙、發動機、操作系統等部位,車輛終於停了下來,不在有什麽動作。

而從車輛一出現就開始一小時倒計時的一號,指揮著暫停了挖掘工作的機械設備快速而有條不紊開始了搬運工作,智能機器人把準備好的束帶綁到各個零件上,然後掛到挖掘機械的機械臂上,最後自己也搬起一個較小零件離開。

由於時間關系,董晨沒有準備便於搬運的標準運輸箱,而是直接把零件堆放到了運輸車的載貨平台上,主要是這邊真的沒有人手,他一個人實在是幹不了那麽多工作,而現實世界的機器人綁幾根帶子也費不了多少時間。

就在這一切有條不紊的快速運行的時候,綁帶、吊起、轉移、放置,快速的循環往復,這裏沒有經過粘合固化的地面,在車輪快速反復碾壓下,也揚起了少許的塵土,不過好在地下土壤的濕度足夠,揚塵的數量和高度都很小。

只是沒過一會,機器人身上自帶的檢測裝置就檢測出了這些揚塵中的不同成分,這些揚塵中竟然還含有燒焦的塑料顆粒。

由於這些機器人最初的設計是為了輔助實驗,所以這些檢測裝置是必須的,實驗中要是檢測到這些物質,肯定是有的地方被燒毀了,這可是要出大事的。

只是目前機器人的第一要務是快速的把零件搬運完畢,絕大部分的能量都供給到了動力系統中,而切由於任務優先級的排列影響,監測系統被改為了二十分鐘一次的定時檢測,不再是平時的實時檢測,導致過了二十幾分鐘才檢測到,不過檢測到之後,機器人就迅速的把檢測結果匯報給了一號。

一號正在關注著時間和能量讀數的變化,接到機器人的匯報,一號就讓ZS001機器人暫停了搬運工作,去尋找煙霧的源頭。

001機器人按照煙霧顆粒的濃度,馬上就找到了煙霧的源頭,煙霧源頭竟然就在一號一直監控的穿越之門中,準確的說是穿越了半截的運輸車輛上。

電弧之門周邊存在著能量場,而且由於電弧之門的影響一直處在變化的狀態,所以此處的能量反應是很復雜的,而且一號一直在執行董晨的能量分析任務,突然多出一種能量,一號也只會去分析它的構成,其他的倒是會暫時忽略。

這也就是機械的局限性,如果下邊工作的不是機器人而是人類的話,人類的鼻子肯定會嗅到這種塑料燃燒的味道,人類的鼻子對於這種刺激性氣味可是非常敏感的,而且嗅覺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作用,哪怕是這種煙霧混合在揚塵中。

可惜的是這些工人不是人類,而是一些冷冰冰的鐵家夥,它們可沒有人類的嗅覺系統,本來檢測系統大多數情況下是比人類嗅覺管用的,但是某些時候還是原始的管用些。

經過檢查之後,發現是車輛的線路過熱,出現了發熱甚至線路外皮焦化的現象,這種情況可不妙,由於董晨先前已經告訴了一號,不要讓機器人和智能機械靠近電弧之門半米內,所以一號迅速的把消息通報給了董晨,然後繼續的執行搬運任務。

可惜的是,董晨他不在服務區。

輻射世界這裏,董晨正在查看資料,突然間整個整個學院的防火警報就響了起來,董晨被驚得一愣,好端端的怎麽著火了。

他馬上查看身前的電腦,找到了防火消防頁面,學院建築分布圖中有一塊區域正在閃爍著紅光,正是他最關心的後勤倉庫。

這種情況下,董晨哪還有功夫查資料,馬上跑去了後勤倉庫,這曲曲折折的三百多米的距離,他用了不到三十秒就跑到,這還是路上幾個自動門開門的時候耽誤了一些時間。

這一跑到後勤倉庫的門口,自動門已經自動鎖定,董晨還是手動打開的,這一開門,好家夥,煙霧直接就朝他湧了過來,迅速的就把他籠罩了。

他趕緊低下頭跑進後勤倉庫,就看見他的運輸車已經有明火在燃燒了,不過大部分還是在冒煙。

董晨趕緊跑到門旁邊的消防設施那裏打開緊急換氣系統,然後拿起裏邊的滅火器就沖了過去。

一邊滅火,董晨一邊覺得學院的設計者腦子有坑,有自動火災警報,卻沒有自動滅火系統,據說當時擴建的時候就把這項系統納入了實驗體系,是為了實驗機器人或合成人的某些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