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應誓

玉散人在泥丸宮內咆哮震蕩,卻根本用不上力氣。

李珣修煉的血神子便是在諸多魔功邪法中也屬最上品,乃是以種種煉法,將自身魔化,獲得不可思議的生命力和大神通。

這魔化是一個徹底的、不可逆轉的過程,非只是肌體骨肉,包括精氣、神意等各個層面,都要變化以至完成最後的變異。

無論是李珣還是天芷上人,在某個時段內,都有嗜殺嗜血的傾向,這便是魔化中逐步適應的過程。

玉散人確實是此界有數的高人,識見手段應不在陰散人之下,又有先天之利,雙方元神碰撞,論勝算,還在李珣之上,可是,對他來說,最致命的一點便是他對血神子的運轉變化一無所知!

血神子修煉到高深處,周身霧化,散聚由心,是為血影妖身,此時從嚴格意義上說,便已非人身之屬。

至於經由血神鍛體,將修士精氣神與此妖魔之軀鍛造如一,不分彼此,則是更上一層的功夫。

剃刀峰一戰後,李珣不顧生死,借青鸞的絕大威能,一舉將“血神鍛體’的功課做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再向上,便全是道心境界的提升,全然與肉身無幹。也就是說,僅從‘法體’這個層面來講。李珣已經達到此魔功的止境,或者更明確一些,是此界所消“不滅法體”的終極狀態。

理論上說,到了這種境界,水火刀兵不能傷,風雷陰魔不能滅,壽紀無窮,幾與天地同在……

當然,此法體畢竟是以天魔秘法速成,還不能達到不毀不傷的水平,但由於血影妖身的特殊性質,他便是被某種不可抗拒的外力打成碎末,只要有一點兒血肉尚存,也能再恢復過來。

由此反推回去,若是如尋常修士一般的血肉、如尋常修士一般的元神,如何才能造成這種結果?

所以,李珣到這般境地,其元神驅使、肉身變化之類,已經與常態修行迥異,只不過,他學了骨絡通心之術,能夠在人身魔軀之間自由轉換,化為人身時,一切元氣流轉、元神顯化均與尋常修士無異,但轉成血影妖身之後,肌體魔化,自有一股血肉精氣流轉,肉身元神渾融如一,泥丸宮之類,還有什麽意義?

自玉散人漏了一些經絡竅穴使李珣能夠變化血影妖身之刻起,勝負的天秤便整個掉了過來。

當然,玉散人終究是宗師級的人物,雖說眼下狀態不對,可咆哮一段時間後,也找到了用力的法子,他也不管其它,只將元神神識外放,不求主導這具魔軀,只是在內裏使壞。

由於他元神天生對李珣有克制之力,集中全力猛攻一點,確實可以擾亂李珣元神與肉身的渾融狀態,給李珣的操控制造難度。

李珣很清楚,任玉散人元神殘存在此,絕非長久之計,最好能有一些攻伐元神的手段,直接施用在玉散人身上,將他打得灰飛煙滅最好。最安全的法子當然是找陰散人和水蝶蘭幫忙,只是前者身為傀儡,有諸多限制,後者重傷未愈,未必有什麽效果。

李珣思量一回,最終還是決定冒險出擊,到頭頂的戰場上去,所以,一奪回身體的控制權,李珣便沖開霧隱軒屏障,扶搖直上。

等出了霧隱軒,李珣才知道高空中劫煞翻湧,強絕壓力更勝以往,尤其是那不斷彌漫擴散的紅雲,他分明感覺到其中雷火陰氣詭異共生,妖邪兇厲之氣充斥感官,比之四九重功,也不稍差。

而仔細一看,那紅雲好生眼熟!

李珣掌握的信息遠超清溟等人,雖說他大部分精力還是放在控制玉散人這邊,但也僅遲疑片息時間,便抓住了裏面的關鍵:“想必是古音此時修為冠絕天下,又引來天地劫煞。嘿嘿!她果然是和鐘隱糾纏不清,這劫煞不正是鐘隱飛升時碰到的那個?”

再飛千丈,李珣對頭頂元氣變化感受得越發清晰,高空垂流下來的兇厲邪氣,雖相隔十余裏也如近在眼前,濃厚渾濁,便如一層紗障似的,吞一口進來,便覺得內裏穢氣重重,十分陰毒。

不過,對李珣的血影妖身而言,這穢氣邪瘴倒是滋補之物,飛行中,血光飛卷,將之吸納,也不無小補:“這是外域穢光雲氣吧!頭頂上炸開的必然就是赤陰離化神雷了。”以李珣對天功劫貧乏的認識,能一下子斷定這天劫的種類全是因為血神子的經文內有對這類天劫詳細的描述——歷代精修血神法門的修士,無不在修行過程中犯下滔天罪孽,待到天劫臨頭,十人裏倒有六七個是碰到這類劫煞,故而經驗十足。

他深知外域穢光雲氣和深藏其中百萬魔頭的厲害,雖算是大補之物,可赤陰離化神雷卻威脅極大。

尤其是赤陰離化神雷破一切真息、損一切元神,正是血影妖身這般元神、肉身渾融的“不滅法體’最大克星。若被正面擊中個十來發,恐怕當場就要重傷。對於自己的決定,李珣已經有點兒後悔了,正考慮是不是要就此調頭,外間寒芒閃爍,卻是一把寶劍摔落下去,他匆忙中瞥去一眼,心頭便是一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