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賞花詩詞大賽(2)

演播廳隔壁,嘉賓休息室。

說到底,詩詞大賽這麽大規模,尤其獎金還頗高,這復賽自然要辦得風風光光的,否則對不起出錢的大老板呐,所以舉辦方請來的評委嘉賓那都是重量級人物。

比如這位,陳慶言,五十三歲,華夏詩詞協會副秘書長,著名現代詩人、散文家、書法家。

又比如,楚客,四十五歲,著名學者、翻譯家、詩人。

再比如,角落裏被長槍短炮包圍著的三十出頭的知性美女,察娢,文學教授,朦朧派女詩人。

當然,嘉賓不止這三位,還有另兩位德高望重的骨灰級前輩沒有露面。

也幸好沒露面,不然面對這麽一大堆記者,大家都可勁兒的呼出二氧化碳,被圍得水泄不通的嘉賓們恐怕一口氣沒倒上來,咯噔一下就躺那兒了。

“察娢老師,你今天最看好哪位復賽選手?趙一檬的背景您事先了解過嗎?”

“陳老您好,請問陳承是否像網絡上所傳的那樣,是您的親戚?這會對您的評論選擇產生影響嗎?”

“楚先生、楚先生……”

不得不說,文學這一行不是光有才華就行,還是有講求資歷的,至少在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年紀大的要比年紀輕的占便宜。

打個比方來說,唐宋八大家,唐朝那兩位姑且不論,就說宋朝的六位,一般排名是這樣,歐陽修、三蘇、王安石外加曾鞏。實話實說,八大家的文章都相當不錯,但在詩詞上,最有名的還是三蘇中的蘇軾,他的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他的詞句“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都可謂流傳千古,比起他弟弟蘇澈、他父親蘇洵來說,詩詞功力要好太多,所以提起“三蘇”,往往蘇軾排頭,這是比實力。

而歐陽修,是蘇洵那一代的人物,於蘇軾而言,那就是文壇前輩,畢竟蘇軾寄情於詩詞時已是著名的“烏台詩案(公元1079)”之後,那時候歐陽修已去世多年,朝臣都換了幾茬了。事實上,歐陽修留下的名詩名詞是沒有蘇軾那麽多的,也沒有蘇軾的詩詞傳播廣泛,可以說在詩詞上的才情歐陽修比起蘇軾來也是略有不如的,但是憑“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麽兩句詩,現代都市中的騷客們就能記他一輩子。

所以,在歐陽修的詩詞才情勉強及得上蘇軾的前提下,這排名嘛,老輩子歐陽修自然就在蘇軾前邊啦,相對的,作為父親的蘇洵在才情上弱了蘇軾一籌不止,八大家排名自然只能屈居自家兒子之後啰!

也正因為上面說的隱性規則,被推出來的陳、楚、察這三位等於是幫另兩位老資格嘉賓吸引力了火力。當然了,陳楚察這三位年齡稍小的嘉賓也樂得在媒體面前亮相,否則以他們的身份地位,另兩位老嘉賓也是支使不動的。

唯一有點出乎意料的是媒體,他們另辟蹊徑,並不過多詢問與詩詞大會復賽有關的事情,反而糾結起重點復賽選手的家庭背景來,企圖從中挖到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這也就是在華夏,要是擱楊棠前世,敢問某某選手與XX局官員有聯系這種問題的記者多半是不想在傳媒圈混了。

“不好意思,我也是剛剛聽到有這種網絡傳言,我想說的是,在詩詞大賽這個舞台上,不管背景多麽深厚多麽驚人,最後還是要憑真本事,做不出好的詩詞,就是我兒子來了,我也會把他淘汰掉!”

聽到性子溫和的陳慶言面色鄭重地作出這番回答,圍著他的傳媒記者一個個都面面相覷,實在不敢相信自己耳朵剛才聽到的。

眾所周知,陳慶言有一子一女,早些年離婚的時候,女兒被判給了他前妻,只剩兒子帶在身邊,結果現在兒子長大了,高考只考了個蘭大,跑到西北讀書去了,年節也不知道打個電話回家關心一下,在陳慶言眼裏被歸為了不學無術外加不知人情世故的懵懂小孩。

事實上,在許多京津地區的高官高知的印象中,京津地區以外的高校牌子還真就叫得不是那麽響。別的不說,就拿考研來講,最先出錄取分數線的一般都是京大和京華,然後才是附近的南開啊天大這些,蘭大雖然也屬於985和211工程重點大學,但它出考研錄取分數線的時間一般是所有985重點大學中最晚的。當然,那些非重點大學的分數線就出得更晚了,畢竟他們要等報考重點大學研究生的某些高分滑档生。

什麽叫高分滑档?比如你打算考京大,總分五百,你考了四百二十一,可京大這一屆的考研分數線劃在了四百二十五,差幾分,京大肯定是不會要你了,那麽你的档案也就沒被調去京大,自動歸進你的第二志願档。但反過來,四百二十一的分數雖然沒法上京大,但在次一點的學校看來,這就是個高分,它們自然願意將你錄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