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止殺(2)

薛怡一聽,明眸倏亮:“那敢情好,我這就過來找你。”

中午飯點的時候,薛怡果然又見到了楊棠。

“楊大哥,我這邊有空位子。”薛怡主動招呼道。

可惜楊棠擺了擺手,主動坐到了段亦斌左手邊。段亦斌右手邊坐著夏娥,見楊棠來了,小聲提醒道:“楊大哥,我瞧著薛怡妹子好像對你有那麽點意思。”

楊棠搖頭道:“我跟她沒可能的,況且她對我多半是不懷好意。”

“啊?不是吧?”夏娥聞言愕然。

沒等她表情消散,薛怡已然湊過來,沒臉沒皮地坐到了楊棠的左手邊,嘴裏還自說自話道:“這裏應該沒人吧?”

楊棠翻了個白眼,吐槽道:“咱們這些人要是紮堆坐一起的話,等下吃飯怎麽弄啊?”

薛怡被質問得啞口無言,好在方玉華也走攏來道:“沒事,本來我是打算開兩桌的,既然大家想坐一起熱鬧些,這小圓桌多半擠不下,那咱就換大圓桌好了。”說著,她坐到了薛怡的左手邊。

想著還有幾個人沒到,楊棠無奈道:“那就換大圓桌吧!”

於是從八人的小圓桌換到了十二人的大圓桌。座次方位還是照舊,等老仲孫他們來時,幾乎都坐到楊棠的正對面去了,不過有得吃,沒人計較坐什麽方位這種小節。

由於席面是提前預訂好的,所以人齊了之後,通知後廚一聲,各式菜肴很快被端了上來,不到五分鐘就上齊了。

之後,楊棠以隊長身份說了幾句吃福席前的套話,然後大家就抄起餐具開整。待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後,各人都有點眼花耳熱,並且幾乎每個人都與身邊鄰座的人形成了說話的小圈子,各自嘀咕自己的瞎話和閑篇。

趁此機會,薛怡端著半杯果酒找上了楊棠:“大哥,聽說你以前收過倆徒弟,一個譚宇辰,還有一個鐘際,現在你還收不收徒弟啊?”

楊棠並未喝醉,但他下意識回道:“鐘際不是我徒弟……”話出口了才意識到不妥,“你一個小女生家家的,從哪兒聽說譚宇辰是我徒弟啦?”

“呃,這個、這個嘛……不告訴你!”說著,薛怡沒敢繼續話題,反而左顧右盼地轉動擺菜圓盤,作出一副專心挑東西吃的模樣。

楊棠心知這其中多半有高老的影子,倒也沒反過去追問薛怡,只管繼續吃菜喝東西,半晌才退開椅子,下席而去。

飯桌上的其他人見狀,紛紛結束了話題,陸續下了席。等段夏小倆口重新找上楊棠,打算一起去看鋪面時,方玉華、薛怡等人就好像一個個牛鬼蛇神般又冒了出來。

楊棠見怪不怪,段亦斌有點錯愕:“你們……”

“斌子,聽說你想買幾個鋪面喔?”薛怡眉飛色舞道,“我有好介紹,一起去瞅瞅唄?”

段亦斌聞言看向了楊棠,見他沒有任何暗示,這才反問薛怡道:“哪個區的鋪面啊?相關手續齊不齊?能完全過戶不?”

實際上,商品房或商鋪的買賣,無論是一手還是幾手,只有大概六成多一點的交易是毫無暗坑的,剩下的三成多,基本上都是屬於有或大或小的坑埋在那裏的交易,比如像什麽戶口掛靠啦,合同細節不明晰啊,產權人簽字有錯漏等等,稍不注意,就能把購入不動產的一方折騰得欲仙欲死。

拿產權人簽字來說,若一處不動產有兩個以上的產權人,結果合同上只有一個人的簽名,那該合同是無效的。如果買者不明就裏,稀裏糊塗打款完畢,那後面就有得扯皮了。不僅房產拿不下來不說,還會攤上一堆瑣事,而一旦入稟法庭,還得律所、法院幾頭跑,光來回來去、磨破嘴皮子這些事就將耗費大量的精力,根本不是尋常老百姓受得了的。

正因為如此,段亦斌才會問鋪面的情況,這也就是他跟薛怡還算認識,雖不太熟,但有楊棠在中間壓陣,又有方玉華等同事作證,他才會有興趣了解,否則換了陌生人,段亦斌連問一問的興趣都不會有。

“放心吧,都是別人送我的生日禮物,兩家在黃浦,一家在靜安黃浦徐匯三區交界的地段。”薛怡如數家珍地介紹著,“只可惜我對三家鋪面都不太感冒,也沒時間去打理,所以就想出手賣掉算逑!”

段亦斌一聽,頓時瞪大了眼睛:“真的假的?你居然舍得出售黃浦的鋪面?”

要知道,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個時期,沿黃浦江西岸一帶的房產,大多數產權都在企事業單位、駐軍以及各大高校手裏。普通人就是想買也買不到,咳咳,具體情況就不介紹了,不然容易四零四。

至於作為申海市中心的黃浦區,這個地段的不動產,無論是住房也好商鋪也罷,那真可謂是寸土寸金,沒有特殊機會,連租都不好租,更別提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