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情竇初開】 1

  在長機子弟學校畢業後,秦昭昭終於也要去市裏念中學了。

  原本是可以不去市裏念的,因為東郊這一塊屬於市丹陽區,區裏有中學。按市裏幾所中學的名次排下來是第八中學,簡稱八中,方便郊區一帶居民的孩子們入學。八中就在長機廠附近,廠職工的孩子大都是讀完長機子校後直接進八中,上學很近很方便。

  但是秦昭昭的小學畢業考試考得很好,分數線上了市二中的錄取分數線。市裏一中二中這些名次靠前的學校都是眾所周知的好學校。在長機子校這種廠辦學校,因為執教人員多數沒有師範學歷,教學能力不高,教學成績也就相應的不高,每年小學畢業的學生中沒幾個能考上市一中二中。秦昭昭的成績既然能進二中,父母沒理由不送她去。

  左鄰右舍聽說了也都誇秦昭昭是個會讀書的小孩,能考上二中這樣的好學校。好好把書讀下去,將來也去北京上大學。

  在長機地區會讀書的孩子很少。一來廠礦學校軟硬件方面的條件不好;二來小孩們從小都是放羊似的野生野長,玩野了心對學習就不感興趣;三來,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作為普通職工的家長們多半對孩子們沒抱什麽很高的期望。

  在孩子的學習方面,他們大都采用隨波逐流的態度:你會讀書呢我就替你繳學費,你不會讀書就算了,和父母一樣早點進廠當工人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工人們能靠的自然就是工廠這棵大樹。長城機械廠年年都會內部招工,解決一批又一批職工子女的就業問題。對於在工廠幹了一輩子沒什麽遠見的工人們來說,孩子如果不會讀書考不上大學,那麽進廠當個工人這輩子也算端上了鐵飯碗,也就差不多可以了。老百姓過日子,有口太太平平的安樂茶飯吃著就心滿意足。

  秦昭昭小學畢業這一年,小丹姐姐正好從廠技校畢業,被分在五車間當學徒工。至此,她們一家五口人,父母和三個孩子全都是廠裏的職工了。長機廠很多職工家庭都是如此,有些是三代人都先後在廠裏工作過,可謂是工人階級的“上陣不離父子兵”。雖然這兩年廠子的效益明顯不如以前那麽好了,但無論如何廠還是國營大廠,職工們還是想方設法把自家夠年齡參加工作的孩子弄進廠裏當工人。不圖別的,就圖一個公家單位的穩定可靠。

  小丹姐姐兩年前好不容易考到廠技校三十個招生名額中的一個時,周家開心地擺了幾桌酒席請親朋好友來吃飯,周伯伯喜氣洋洋:“好了,總算最後一個孩子的工作問題也解決了,這一份操心終於可以放下了。”

  廠家屬區的孩子們自幼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都知道自己將來如果不會讀書也有機會進廠當國家工人,對前途沒有太大的擔心,學習方面自然就不會用心。只有極少數的孩子會對學習有興趣,靜得下心攻讀課本。前幾年鄰居李伯伯的兒子高考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學,雖然不是清華北大之類名校,卻也轟動了整個廠家屬區。因為之前廠裏幾個考上大學的孩子都沒有考到北京的,作為第一個能去首都北京上大學的大學生,他著實為他家帶來了一抹榮耀的光彩。

  秦昭昭既然表現得這麽會讀書,秦媽媽希望自己的女兒會是下一個考去北京上大學的人,於是拿定主意舍近求遠,送她去二中報到了。

  秦昭昭在市二中上初中後,每天自己騎著家裏那輛二八式舊單車去上學。喬穆從市實驗小學直接升了市實驗中學,也是每天自己騎車去上學。兩個人上學是同路的,因為從近郊的長機廠進城只有一條公路。騎上十分鐘進城後,再南北分開各有各的方向。上學放學的路上,秦昭昭經常能遇見喬穆,他騎著鋥亮嶄新的單車,幼鯊破浪般靈活地飛馳在柏油路面上。白襯衫在陽光下湛白無比,他看起來永遠是那麽幹凈清爽。

  莫名地,秦昭昭每天開始期待在馬路上與喬穆的偶遇。每次只要一見到他,就會下意識地保持車速,不近不遠地跟在他身後走。車輪在鋪滿陽光的馬路上滾動著,心在胸腔裏跳動著,撲通、撲通、撲通……

  在十二歲的年齡,由童年邁向少年,懵懵懂懂的秦昭昭還不明白為什麽自己一看到喬穆就會心跳如鼓。她只模糊地知道,她很喜歡在馬路上遇見喬穆。只要看到了他,這一整天的心情都會特別的好,特別的愉快歡暢。

  雖然他從來沒有跟她說過話,甚至,也從來沒有看過她一眼。

  上初中後,秦昭昭有段時間看了很多童話故事書,《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等。小女孩子都是喜歡童話的,她也不例外。十分向往故事中那個純凈美好的虛幻世界,尤其向往那個世界裏英俊高貴的王子。而讓她心目中虛擬想像的王子形象、得以豐滿立體呈現的——是喬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