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緊急情況(第2/2頁)

細論起來,這個“屈死不告官”也有其內在緣由,不完全是古代的官員都貪墨,亦有少數不貪墨的清官,但“清官多酷”也是公認的史實。老百姓凡打官司,多數沒有好下場,無論他碰到是貪官還是清官,結果相差無幾。在維護統治階層這個方面,不管清官貪官都是一致的。如果老百姓打官司居然還能嘗到甜頭,那還了得?豈不是所有的刁民都有樣學樣,蜂擁告狀了?那斷然不行!

所謂“刁風不可長”是也。

無論誰“告官”,都沒有好下場,久而久之,老百姓便“屈死不告官”了,有再大的矛盾,也是私下解決,鄉紳和宗族勢力,在這中間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對與人通奸的yin婦,無須告官,只需召集族人,大開宗祠,族老鄉紳公布罪狀,直接浸豬籠!

沒人告官了,官老爺們便樂得清閑,一天到晚有絲竹之色悅耳,歌舞升平。

能壓則壓,能嚇則嚇,總之不讓鬧大,古今同理。

眼下這時候,大部分群眾都還沒有養成上訪的“習慣”。要再過些時候,大家世面見多了,眼界開闊了,膽子才逐漸大起來,於是各類上訪就層出不窮了。

就範鴻宇所知,上面對待上訪的政策,也有著很顯著的變化。至少在九十年代中期之前,發生上訪的現象,只要基層的工作人員給出合理解釋,上級領導一般都能取信。直到後來,各地上訪人數和次數的多寡,才成為衡量地方黨政一把手是否合格的硬性標準。

到那個時候,解釋就沒人聽了——只看結果,不問原因。

實在上訪的刁民太多,上級領導不勝其煩。

只要老百姓回到“屈死不告官”的心態,乾坤便朗朗,世界便大同,歌舞便升平,國家便強盛,那啥啥社會理所當然便建成了。

正因為這樣,彥華市百貨公司的幾個下崗職工居然出現在國家體改委“鬧事”,才顯得十分突兀,薛益民親自來詢問尤利民的去向。

如果擱在後世,薛益民斷然不會打這個電話。就算尤利民就和他薛主任坐在一起聊天,薛主任正確的做法也是通知青山省駐京辦的同志前來處理。假使每一個上訪的下崗職工,俱皆需要一省之長親自接待,那尤利民這個省長不用幹別的了,一天到晚處理這些事都忙不過來。

所謂“物以稀為貴”,由於這種情況比較罕見,所以就當得慎重對待。

但現在時機如此敏感,範鴻宇卻不能將事情想得太單純。

範鴻宇不是很相信巧合。

車子進入首都城區,在前往辦事處和國家體改委的岔路口,路邊停靠著一台桑塔納,辦事處的副主任和另外兩名同志,伸長脖子往機場方向張望。

“嘎吱”一聲,豐田車在副主任身邊停了下來。

辦事處主任探出腦袋,叫道:“老王,怎麽回事?”

王副主任一抹額頭的汗水,顧不得豐田車急刹車揚起的煙塵,急急忙忙靠攏過來,說道:“主任……啊,省長好!”

顯然沒想到尤利民又隨車返回了。

尤利民點了點頭,說道:“老王,什麽情況?”

“省長,情況是這樣的,剛才國家體改委又打了電話過來,說局勢已經得到了控制,體改委的領導和那幾個下崗職工談了話,穩住了他們的情緒……現在我已經派人去體改委接他們了,暫時接到辦事處安置下來,再做處理。”

怕尤利民和辦事處主任直接去體改委,所以他就在這裏等候。

辦事也算很細致了。

這種情形之下,尤利民如果在體改委露面,無疑將會很尷尬。下面的同志,有義務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一省之長的臉面是很要緊的。

但尤利民並沒有因此而變得輕松,神色反倒比較嚴肅起來。狀態暫時得到了控制,不代表著此事已經完結,真正的麻煩,也許才剛剛開始呢。

因為這個事,薛益民已經被煩了好多回,估計心裏頭郁悶得緊。

“回辦事處。”

稍頃,尤利民淡然吩咐了一聲。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