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調查組蒞臨青山(第2/2頁)

尚為政雙眼微微一眯縫,淡然說道:“謝謝榮書記和青山省委的大力支持配合,我老頭子和同志們這次來青山,主要就是要搞清楚一些問題的真實情況,如實向中央主要領導匯報。”

“當然當然……”

榮啟高頻頻頷首,隨即給尚為政引介班子裏的同志。

“尚老,您好!”

緊隨榮啟高之後和尚為政握手的,是青山省長尤利民,用上了敬語。

“尤利民同志,你好。呵呵,尤省長真是年輕有為啊。”

聽了尚為政對尤利民這樣的評價,前來迎候的同志們一個個臉色古怪。尤利民年逾五旬,一省之長,威嚴厚重,再也想不到有朝一日,會有人稱贊他年輕有為。

不過尚為政比尤利民大了二十歲都不止,嚴格說起來,確實就是兩代人,尚為政又是老資格的副國級領導,如此和尤利民說話,也不算倚老賣老。

調查組一行九人,除了尚為政,其他好幾位也是威名顯赫,備受矚目。

緊隨尚為政之後的那位中年幹部,個子略顯瘦高,戴著一副黑框眼鏡,斯斯文文的,正是國家體改委副主任薛益民。在國家體改委,薛益民分管的就是國企改制工作。此番前來青山調查,理所當然要有他參與。原本堂堂國家體改委副主任,不至於成為“跟班”,但有尚為政在前,薛益民這位正管大領導,也只好“委委屈屈”的掛個調查組副組長的頭銜了。

說起來,這其實也是對薛益民的某種關心和愛護。在省部級領導這個階層,薛益民要算是年富力強,完全有資格成為後備幹部,將來有很大的可能更上一層樓。他身後的超級大人物,便不願意讓他打頭陣,直接和地方實力派“對掐”,以免把人得罪得太狠,影響到將來的工作。

尚為政已經退下來,也就沒有了那麽多的顧忌。

調查組的另一位副組長楊逸時,也是五十歲左右,看上去身板非常結實,臉上線條頗為剛毅,棱角分明,舉手投足之間,像軍人多過像行政幹部,正式職務是關工委辦公室副主任。

陳和平昨天在範鴻宇辦公桌上看到的那份手寫體名單,楊逸時的名字下面,範鴻宇劃了一道橫杠。

“楊主任,你好!”

尤利民和楊逸時熱烈握手,臉上笑容十分真摯。

“尤省長好!”

楊逸時的笑容也很真誠。

如果有人查對一下他們的簡歷,就能發現,曾經有好幾年時間,尤利民和楊逸時在同一個單位工作,他們算得是老同事了。至於個人私交如何,那就不得而知。

範鴻宇在楊逸時的名字下劃橫杠,卻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昨天調查組那份名單,不是李春雨在電話裏告訴他的,打電話的是楊青山。楊逸時正是楊青山的老子,老楊家二代中出類拔萃的人物。據李春雨說,楊老爺子對楊逸時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將老楊家的門楣發揚光大。

還有一位四十歲出頭的中年幹部,長相俊朗,堪稱美男子,卻也是尤利民和範鴻宇的老熟人,國家計委某司的負責人曹俊臣。中宣部副部長曹俊明的親弟弟,洪州市委書記高興漢的妹夫。

自然,他的名字下,範鴻宇也劃了一道橫杠。

有這樣兩位重量級的人物出現在調查組的名單之中,可見高層對彥華地區國企改制工作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曹俊臣可是國家計委公認的“改革派”。

既然派出了如此規格的調查組,那麽對彥華地區國企改制工作的調查就應該公正公平,不能一開始就在主觀上出現“一面倒”的情況。如果那樣的話,就不是調查,而是直接查處了。

彥華盡管地處一隅,經濟貧窮落後,但國企改制工作卻帶有普遍性,草率地下一個結論,甚至抓一個典型,影響將會極其深遠。

難怪昨天範鴻宇對尤利民說,情況沒有預想中的那樣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