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禦用文章上了內參(第2/2頁)

範縣長剛剛處理完一個文件,桌面上的電話機就震響起來。

“你好,我是範鴻宇!”

“鴻宇,工作忙嗎?”

話筒那邊,傳來熊艷玲的聲音,一如既往的優雅高貴,帶著絲絲的關懷之意。

範鴻宇忙即挺直了身子,很恭謹地說道:“熊阿姨好。謝謝熊阿姨關心,還好,能頂得住。”

“呵呵,你都說這樣的話了,那就證明,這段時間的工作確實挺忙碌的,事情不少吧?”

熊艷玲對範鴻宇的xìng格,也算是十分了解,微笑說道。

範鴻宇也笑起來,說道:“熊阿姨,現在正是夏汛的高峰期,雲湖的抗洪搶險任務,挺重的。一些大堤嚴重老化,年久失修,確實不能讓人完全放心。這幾天一直都在沿湖區鎮跑來跑去的。”

熊艷玲便說道:“湖區,防汛工作是重中之重,你這樣做是對的,千萬不能麻痹大意。”

“是的,熊阿姨,我記住了。”

隨即,熊艷玲談到了正題:“鴻宇,你們縣裏那個香港專家團,具體是怎麽回事,跟我說說吧。”

範鴻宇吃了一驚,說道:“熊阿姨,這事連您都驚動了?”

熊艷玲微笑說道:“都發在《時事論壇》上了,我想不知道都不行啊。再說,還有邱明山同志親自執筆的那篇文章呢,觀點都很鮮明。”

前幾天,邱明山委托彥華地委宣傳部長王臻浩親自前往青山rì報社,將他執筆的駁斥文章,在《青山rì報》上發了出來,立時便引發了巨大的轟動。不少幹部都誇贊邱書記的“義舉”。範鴻宇都已經離開彥華兩年了,邱明山居然對他依舊那麽維護,這得是何等胸襟。

跟著這樣的上級領導,做什麽工作都會幹勁十足的。

不過邱明山這篇文章一發表,就意味著“大辯論”正式拉開了帷幕。從今往後,雙方都會調兵遣將,向對方發動新一輪的“輿論攻擊”。一些躲在背後輕易不肯露面的大人物,說不定都會紛紛登場。

雲湖的幹部們,只能看熱鬧,還沒有幾個人夠得上那樣的台盤。

甚至齊河市的幹部,都是看熱鬧。

範鴻宇自己的文章都還沒發,邱明山的文章先見報了。最起碼,此事牽涉到了一位聲望甚高的地委書記,就不是一般人能夠摻和進去的,一不小心,便會前途盡毀。

現在,熊艷玲都親自插手進來了。

事關重大,範鴻宇便很詳細地將此番香港專家團組建,赴雲湖考察調研,給全縣負責幹部“開大課”的過程都向熊艷玲匯報了。

熊艷玲只是傾聽,偶爾插話問上一句,比範鴻宇的耐心更好。

描述完客觀事實,範鴻宇又將自己的思路和觀點向熊艷玲和盤托出。譚啟華吩咐他盡快寫一篇“有針對xìng”的文章出來,初稿已經完成了。因為邱明山的聲援,範鴻宇便將自己的文章暫時壓著,沒有急著發出去,且看看那邊還有什麽新招再做打算。

一口氣說了二十來分鐘,匯報才告一段落。

“嗯,我知道了。”

熊艷玲靜靜聽完,緩緩說道。

範鴻宇便靜待她的下一步指示。

“鴻宇,今天他們已經把某某同志那篇文章,收到‘資料匯編’裏面去了。我仔細看過,讓做了些必要的修改。”

熊艷玲所言的《資料匯編》,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的“內參”,中辦親自編纂的,等級最高的內參資料。《時事論壇》上的一篇批評xìng文章,要上中辦的內參,可也不是很容易。可見這個事情,陸月和老張家都下了些本錢,準備要繼續搞下去了。

熊艷玲的話,說得輕描淡寫,“讓做了些必要的修改”,實際上,這可是對範鴻宇極大的愛護。估計出現在zhōng yāng領導面前的“內參”資料,肯定不會再那樣咄咄逼人,滿紙批駁和質疑,給當朝諸公造成的“心理沖擊”,不至於太重。

“謝謝熊阿姨。”

範鴻宇由衷地說道。

熊艷玲說道:“鴻宇啊,地方經濟建設,是要創新求變,不然就失去了改革開放的意義。不過一些敏感的話題,還是要多注意一下。純經濟建設,就事論事,不要涉及到其他方面,明白嗎?”

“是,熊阿姨,我明白了。”

“嗯,那就好,這段時間,你安心搞好防汛工作。”

PS:又是四連更,還欠23章!(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