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朝陽農場的可喜變化(第2/2頁)

這個方案,獲得了省農業廳和齊河市政府的批準。

四大隊和七大隊淘汰下來的老式漁船,一部分直接退役,剩下一部分還不算太破舊的,範鴻宇指令漁業發展公司改裝成旅遊船只,專門搭載遊客,遊覽青山湖的景點,為將來成立專門的旅遊公司做準備。

這段時間,範鴻宇主要是在雲湖那邊辦公,不出差的話,每個星期會到朝陽農場辦公一天,轉悠兩趟。農場的日常事務,俱皆委托給黃子軒全權負責。

饒是如此,範鴻宇在農場的威望,依舊空前高漲。

原因很簡單,大夥都已經看到,這位新書記是真有本事。

一聲不吭,從省工行貸下來兩千萬的款子。

巨款啊!

朝陽農場的所有幹部職工,一輩子都不曾見過這麽多錢。尤其財務科,一直以來都是緊巴巴的,財務科長當得憋屈無比,幾次三番,想要辭職不幹了。

有了這筆錢,全場幹部職工的基本生活,就有了保障,大家終於能夠安下心來幹活了。雖然暫時還只是發基本工資,卻讓大夥都看到了希望。

這個網箱養魚,大夥原先也是抱著姑妄信之的態度。農場職工在湖邊住了二三十年,還沒聽說過這種養魚的方式,聽著挺新鮮,就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結果,成功了!

看到網箱裏成群成群的鱅魚鱖魚,胖乎乎的遊來遊去,負責養殖的職工,心裏頭跟喝了蜜一樣甜。青山湖的漁業資源,日漸枯竭,有個時候,四大隊七大隊兩個大隊的漁船全體出動,一趟下來,也不見得能撈到一個網箱養殖的魚,其中還包括很多根本賣不起價錢的小魚雜魚。

這一箱一箱的魚,一轉手,就是一捆一捆硬紮紮的鈔票啊!

打了一輩子魚,還不知道偌大的青山湖,可以這樣“使用”。新書記以前從未在湖區工作過,偏偏懂得這麽多。

是個能耐人。

農場的幹部職工笑逐顏開,範書記心裏頭,亦是十分高興。朝陽農場網箱養魚試驗成功,也就意味著,整個雲湖縣都將因之受益。範鴻宇已經籌劃著,盡快將網箱養魚在雲湖縣所有沿湖鄉鎮推廣,不沿湖的區鎮,小型水庫和大型山塘都可以利用起來,一樣搞網箱養魚。

與之相配套的措施,也不曾落下。

早在一個月前,大洪水剛剛退去,朝陽農場農副產品銷售公司就已掛牌成立,整個公司的管理流程和操作流程,都是在香港專家的親自主持下制定出來的,銷售公司的人員組成,也由香港專家提名,農場任命。專家團的兩位專家,在朝陽農場一待就是兩個月,範鴻宇黃子軒精心挑選了二十來名幹部,全程陪同調研考察。這二十來名幹部,就是範鴻宇在朝陽農場的“黃埔軍校”學員,才堪大用。

銷售公司的主要管理團隊和業務團隊,俱皆是由這批“軍校學員”組成。

範鴻宇親自給銷售公司的全體幹部職工開過會,下了死命令,三年之內,任何人都不允許改變銷售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操作模式,必須一絲不苟按照這個模式執行。凡是擅自改變這兩個模式的人,不管理由多麽充足,在公司內部的地位多麽重要,一律清除出去。

這道命令,看上去十分的橫蠻無理。

範鴻宇卻很清楚這麽做的必要性。在另一個世界,曾經有一位著名的企業家,在企業草創之初,就是這麽幹的。請世界知名的一流專家,給公司制定管理和營運模式,然後下死命令,五年之內決不許更改。

一字不易!

結果,這家公司迅速發展成全球知名大企業。

在大部分人對市場經濟和現代化企業的運作管理還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範鴻宇認定這是打造一流企業的捷徑。

因為我們民族有這麽一個特性,那就是當規則握在自己手裏的時候,總是忍不住想要去改變它,扭曲它,讓規則變得對自己有利。

所謂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規則,是為了制約所有人而制定的,為了個人私利去扭曲規則,只會導致整個規則的崩潰,最終讓每個人都受害。

範鴻宇絕不容許這種情況在他的治下發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