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農場夜話(第2/2頁)

水漲船高嘛。

“老書記太客氣了,我在省裏,也是為領導服務的普通工作人員,哪裏敢挑三揀四?我初來乍到,對農場的情況還不熟悉,範書記吩咐我,要多多向老書記和黃書記虛心請教,盡可能配合黃書記,把農場的工作做好。”

陳和平連忙欠了欠身子,很謙虛地說道。

對於範鴻宇舉薦他出任朝陽農場場長,陳和平是很感激的。他是去年才提起來的副處級幹部,還沒有實際職務,只是享受副處級待遇,在省府秘書一處,資歷也談不上多深。以他這樣的資歷,原本不大可能急著外放縣市,就算勉強外放,最多就是當個普通副縣長,進常委班子的可能性很小。範鴻宇卻直接將他送到了正處級的實權領導崗位之上。

在外人看來,朝陽農場實實在在不是個正經單位,一個破農場,幾萬人口,兩年前還窮得叮當亂響,連幹部職工的**工資都要靠貸款來發放,實在是破敗到了姥姥家。不要說省府一處這樣的實權部門,就算是其他省直機關清水衙門的副處長,也不願意跑到農場來當個啥場長。

別的不說,單單一個洪州市的戶口,就要比這個破場長值錢。農場的生活水準,能和洪州相提並論?不少郊縣的實權幹部,有時候寧願在省直機關任個閑職,為的就是要進大城市生活。

有了這麽個前提,對於陳和平的“破格提拔”,誰都不眼紅,一些關系較好的朋友,還抱著同情的心理來安慰他,私下裏嚼舌頭,說範鴻宇不厚道,將昔日同事往火坑裏推,甚至無端猜疑,陳和平是不是在秘書一處得罪範鴻宇了,範鴻宇變著法子整他。

嚇得陳和平趕緊捂住了他們的嘴。

可不敢這麽胡說八道。

身為範鴻宇的昔日同事和追隨者,陳和平心裏自然一清二楚,範鴻宇此番對他的栽培提攜,是何等的不遺余力。

朝陽農場再破,級別不是假的,紮紮實實的縣團級擺在那裏。何況說朝陽農場“破”,那也是老黃歷了。有關朝陽農場的資料,範鴻宇直接報到秘書一處,都是陳和平在整理的,送尤省長過目。

這也是尤利民的特別要求。

尤利民關注的,自然不僅僅是朝陽農場的一隅之地,他關注的是朝陽農場改革的進程和效果。省內有不少跟朝陽農場情況相似的國營農場林場和漁場,改革開放這些年,因為體制僵化,人浮於事,大面積虧損,而且虧損得特別厲害,要從財政那邊支付大量的救濟款。

朝陽農場的改革成功與否,對於尤利民而言,是一個全局性的問題。這也是當初尤利民同意讓範鴻宇去朝陽農場的原因之一。尤利民百分之百信得過範鴻宇,相信他一定能夠想出行之有效的好辦法來,挽狂瀾於既倒!

範鴻宇果然不曾令尤利民失望,短短兩年時間不到,就完全扭轉了朝陽農場的局面,將一個事實上已經破產的國營農場迅速帶上了扭虧為盈的富裕之路。

每三個月,範鴻宇親筆撰寫一份報告,直呈省府。從這些報告中,陳和平清晰地整理出朝陽農場這一年多來的發展脈絡,可以說整個省政府,沒有誰比陳和平更加了解朝陽農場的情況。陳和平不是簡單的整理資料,還主動給範鴻宇打電話,向他請教有關的問題,加深對朝陽農場發展模式的了解。

陳和平這樣做的初衷,只是為了加強自我學習,多向範鴻宇取經,並沒有別的意圖。誰知無心插柳柳成蔭,就此被範鴻宇相中,推薦為朝陽農場場長的繼任者。

陳和平清清楚楚地知道,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用不了幾年,朝陽農場就會富得流油,一躍而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國營農場改革成功的典範。這樣的典範,範鴻宇已經創造過了,比如楓林模式。作為省政府秘書一處的工作人員,陳和平比任何人都明白,“典型”在政治上蘊含的極大價值。

就像楓林鎮一樣,朝陽農場有可能也會變成一個高級領導幹部起飛的平台。

由正科到正處,陳和平只用了區區兩年多的時間,這個攀升速度,堪比範鴻宇自身了。

這是紮紮實實的栽培提攜,不帶半點虛假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