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工地生活(三)

村民與老廖對答太過熟悉,聽到王橋耳中如昨日重現。

作為曾經的昌東縣城管委副主任,王橋非常熟悉當前這種矛盾。不同之處在於以前他是作為政府部門的領導來處理這類事情,現在是站在企業工作人員的視角來旁觀。

野外山風吹來,帶來了田野的鮮活味道,王橋抽著煙,饒有興致地聽兩人爭執。

扛扛著鋤頭的老村民指著公路道:“這裏原本有一條水溝。每年夏天都會有大雨,這個坡的水都要順著水溝流走。你們現在把水溝堵上了,以後下大雨肯定要淹到我的田土,損失大得很。這個事情沒有解決的時候,你們不準修路。”

老廖哭笑不得地用淺顯語言解釋道:“公路正在施工,還沒有修正規的水溝,我們挖了臨時排水溝,過水沒有任何問題,今年夏天下了好幾場大雨,沒有淹著你的田土吧。等到把毛坯路面修好以後,肯定要修完整水溝,這是修路的基本規範。你隨便到任何地方去看一看,從來沒有哪一條公路沒有修水溝。水溝修好以後,排水絕對沒有問題,這個你就不要擔心,這是修公路的基本規範。”

老村民將鋤頭從肩膀上取下,提在手裏,惡聲惡氣地道:“我才不管你什麽幾巴規範,到時候你們施工隊伍走了,我找誰拿補償,只有搬起石頭打天。我今天把話扔在這裏,你們不拿錢賠償損失,別想修路,到時別怪我不客氣。”

老廖試探道:“你說怎麽賠?”

老村民道:“這塊田有二十挑谷子,以後肯定每年都要被水淹,你們按產量賠三十年。”

老廖被氣得笑了起來,道:“你這是獅子大開口。”

王橋太熟悉這些對話。在垃圾場堵場的日子裏,他曾無數次被村民們圍攻,盡管兩地相隔甚遠,陽和村民的邏輯和語氣與這個老年村民如出一轍。

每個人立場不一樣。看待問題的角度就不一樣。

從老村民的角度來說,他們是本地人,最了解當地的氣候和地形,知道什麽地方容易發生災害。如果現在沒有處理好。施工隊離開以後遭受損失,他們連找人賠償的地方都沒有。

對施工隊來說,想法又不一樣。在他們的施工經歷中,每個修橋修路的施工隊都是唐僧肉,會被無數村民施壓。施壓的理由往往莫名其妙。

在老廖眼裏,村民提的這事完全不能成立,他們肯定要修水溝,而且修的是標準化水溝,這樣才能保證公路安全,所以說老村民提出的問題根本不存在,現在談補償款約等於敲詐勒索。

談了半天,兩人各持觀點,無法談攏。

談崩了以後,老村民就發了狠話:“以後你們別想在這裏施工。別怪我沒有打招呼。”說完狠話後,他扛著鋤頭離開了。

從村民離開後神情,王橋知道必要有隱患,道:“老廖,你們以前遇到這種事情怎麽辦?”

老廖也是老江湖了,道:“沒有更好辦法,只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算要打架也無所謂,在外面施工遇到這種事很平常。”

王橋站在政府幹部的角度道:“你們為什麽不找當地政府。通過座談解決問題?”

老廖苦笑道:“當地政府的屁股都和村民坐在一條板凳上,他們十有八九會和稀泥,要求企業拿錢免災。有時候你不把事情搞大,他們根本不管。這條路是成津和昌東兩個縣的政府工程。鬧事以後自然有人替我們收場,如果一味將就,鬧錢的事肯定越來越多。”

他挽起衣袖,道:“你看我手臂上的這條傷疤,就是上一次做工地和村民打架時留下的。我們和當地政府談好了補償,把錢給了政府。據我所知政府的補償也已經到位。但是村民和政府之間因為其他事情有矛盾,他們不去找政府,反而阻擋我們施工。工地都是有成本的,每耽誤一天,我就要多發工資,還要付設備租用費。我被逼得忍無可忍,就帶著工人與村民打了一架,打架後以後我被治安拘留了。”

他的胳膊上有一條長長的傷口,又粗又長。

“這個工程做完以後,我基上沒有賺到錢,還小虧了一點。陳總是我的老朋友,他知道我日子不好過,就把我叫到這裏來。我來時給陳總說我還是搞技術,陳總不同意,他說搞技術的人有,還是要讓我搞協調。”老廖自嘲道:“我是工程隊裏唯一與政府機關和村民都打過交道的人,算是稀缺人才吧!我其實最煩做這些事,技術才是我的本行。但是論技術我無論如何都比不上陳總,所以只能來搞協調。”

老廖是在自己人面前吐苦水,沒有摻雜什麽誇大言辭。

王橋對他的說法深有感慨:“現在做什麽事情都難,沒有什麽事能一帆風順。”

老廖道:“那些當官的就可以坐地發財,動動嘴皮子,什麽事情都有人給他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