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分別談話(第4/6頁)

宋懷明道:“少跟我裝,你們都清楚,南錫機床廠、南錫電子儀表廠的工人也在上訪人員之中,我真不知道你們這些地方官員是怎麽搞的,搞得老百姓天怒人怨,企業垮了,工資都發不起了。”

龔奇偉不敢說話,直到等宋懷明把這通火發完方才道:“最近國營中小型企業的狀況的確不好,我們也在考慮改革的問題。”

因為宋懷明沒讓他們坐下,兩人只能站著,張大官人心裏這個委屈,工人上訪幹我屁事啊,我一管體育的幹部,老龔啊老龔,你跟李長宇學得越來越不厚道了,什麽事情都要把我抓來墊背。

宋懷明道:“怎麽改?”

龔奇偉道:“關於企業在新時代中生存狀況的問題,市裏也進行過多次討論,我們也認真學習了中央相關政策和文件,可是企業改制存在著相當多的問題,比如並軌前企業拖欠職工工資,無力按照規定報銷職工醫療費以及未繳納職工在崗期間養老和醫療保險金。部分企業改制中還存在舞弊行為,在買斷的具體過程中給國家制造了重重的包袱和困難,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定。”

宋懷明道:“就知道你們一個個都有說不完的理由,改革開展了這麽多年,企業改革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國家的政策文件下了不少,可你們是怎麽執行的?”

龔奇偉道:“政策文件是一回事,可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還會有很多的實際情況。”

宋懷明道:“不要跟我強調理由,你們這些幹部對國家政策的解讀有問題。”

龔奇偉道:“宋省長,想要成功進行企業改革,扭轉工人的觀念很重要,我們推行改革,他們認為我們在砸爛他們的鐵飯碗,認為政府不管他們了,認為以後的生活、醫療、養老全都得不到保障,為此我們做了很多的工作,可是收到的效果並不明顯。”

宋懷明道:“我不想聽這些,我只想看到企業通過改革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工人們的工資能夠得到保障,工人的收入能夠逐年提高,老百姓的要求不高,他們所期望的只是最基本的生活、醫療、教育、養老,如果連這些都得不到滿足,他們又怎麽能安安心心的去工作,這個社會又怎麽談得上安定團結?”

龔奇偉道:“宋省長,我這次過來,就是想向您表個態,我們南錫會走在全省企業改革的前列,希望省領導能夠給我們支持。”

宋懷明道:“什麽意思?說明白!”

龔奇偉道:“企業改革和女人生孩子差不多,想要成功必須經歷陣痛,省裏一方面讓我們加快企業改革步伐,一方面又擔心我們的改革會影響到安定團結,擔心會在社會上造成不良的影響,如果每件事都要兼顧,我們會變得左右為難,我們會無所適從。”

宋懷明道:“聽你這話的意思是要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我們身上了?”

龔奇偉道:“宋省長,我並非沒有認真解讀國家政策,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南錫的領導班子始終在探討中小企業改革的問題,國有企業過去的管理模式已經不適合當今時代的發展,想要徹底改變,就要從根上抓起,我們確定了幾個最基本的戰略方針。一、立足市場,從企業經營實際出發,確立多樣化的改革方略,創新企業發展機制;二、以人為本,從維護職工利益出發,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激發企業發展活力;三、做優做強,從培育優勢產業出發,提升企業市場競爭能力,推動企業發展升級。”

宋懷明的面色開始變得緩和:“想法不錯,可是再好的想法也需要具體實施。”

龔奇偉道:“放下包袱,開動機器。”

宋懷明看出來了,龔奇偉今天過來目的不是為了挨訓,而是為了找支持,宋懷明道:“放下包袱,你打算放下什麽包袱?大幅裁員,讓企業輕裝上陣?有沒有想過會產生的社會影響?”

龔奇偉道:“中小企業改革,說穿了就是職工改革,想做好改革,順利把改革進行下去,就必須做好職工的思想工作,宋省長,我們南錫願意做平海國營中小企業改革的試點,但是這一過程中,必然會存在極大地壓力和阻力,能否成功不僅在於我們這些地方幹部的堅持,還要依靠省領導對我們的信任和支持。”

宋懷明微笑點頭:“龔奇偉啊龔奇偉,今天你是我約見的第六個,卻是第一個主動請纓要充當改革試點的,不錯,沒讓我失望。看來改革鬥士的稱號,不是白白得來的。”

龔奇偉笑道:“我不是什麽改革鬥士,我只是在盡一個國家幹部的本分,國家是通過深思熟慮才制定出企業改革的方針計劃的,我們的大多數國企已經走入了發展的瓶頸,如果不換一種思路,如果不盡快完成轉型,最終的結果必然被市場淘汰,我們的改革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挽救企業,既然大家都在這件事上存在著猶豫,那好,我第一個站出來,總得有人站出來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