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別來無恙(第2/6頁)

慧空法師的境界和三寶明顯不同,慧空雙目低垂,面目祥和,即便是微笑也顯得極其淡泊,三寶和尚一看就是一社會活動家,咧著大嘴哈哈笑道:“張主任,你這裏管理真是很嚴啊!”他揚了揚手中的手機道:“正準備給你打電話呢。”

慧空法師雙手合十:“阿彌陀佛,張施主別來無恙!”

張揚笑道:“無恙,無恙,大師南林寺之行還算滿意嗎?”

慧空法師淡然笑道:“南林寺僧眾對我們師徒招待的極盡周到,我此次路過東江專門前來感謝施主的盛情。”

張揚來到三寶和尚面前,看了看這廝的一身行頭,忍不住道:“我說三寶,你不覺著自己太招搖了嗎?”

三寶和尚感嘆道:“沒辦法,寺裏把一切俗務都交給了我負責,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這廝絕對是一活寶,張大官人笑道:“幾位大師請裏面喝茶。”

慧空道:“不瞞施主,這次我們前來一是為了拜會張施主表達謝意,二是想來探訪秋霞寺。”

“秋霞寺?”張大官人來到東江這麽久還從沒有聽說過秋霞寺的名字。

三寶和尚道:“秋霞寺是明代修建的大型佛寺,清兵入關之時毀於戰火,台灣也有個秋霞寺,就是當時秋霞寺的高僧普賢從東江去台灣之後建設的。”

張揚這才知道慧空這次前來是追宗溯源來了,他把周山虎叫了過來,讓他開了單位的商務車,帶著幾位和尚前往秋霞湖附近尋找秋霞古寺,可在附近問了幾位老鄉,都說不知道秋霞古寺在哪兒,汽車從顧允知的別墅前經過,張揚想起顧允知離休後長居於此,他應該對此有些了解,於是下車去找顧允知。

顧允知剛巧在家,聽他們一說起秋霞古寺的事情,頓時笑了起來:“那座寺院已經是一片廢墟了,就在東南兩公裏左右的地方。”

張揚一聽大喜過望,連忙請顧允知帶他們一起過去。

顧允知聽說這三位僧人之中,其中一個就是台灣佛學界有名的慧空法師,也是頗為欣喜,他和慧空探討了一些人生哲理,顧允知離休之後,閑來無事也時常翻閱佛經,他的真知灼見讓慧空也深表佩服。

汽車在一片樹林前停下,顧允知和慧空法師並肩走在最前方,顧允知道:“秋霞寺在明朝的時候曾經鼎盛一時,香火旺盛,四方香客紛紛來此拜佛修禪,後來清兵入關,因為藏匿反清義士,觸怒清廷,派了五千清兵圍困寺院,對僧眾大肆屠殺,火燒禪院,根據歷史記載,當時那場火燒了六天六夜,秋霞寺百年經營的基業全都成為一片瓦礫,直到清朝乾隆年間,有僧人在原址之上重建了寺廟,規模已經不能和當年同日而語,抗日戰爭的時候,秋霞寺保護難民,成為國民黨軍隊對抗日軍的基地,以此為據點開展了一場浴血戰鬥,秋霞寺再次毀於戰火。解放後政府本想重建寺院,可隨著十年浩劫的開始,僅剩的塔林石碑也成了破四舊攻擊的目標,如今已經變得面目全非。”

說話的時候他們已經來到了秋霞寺的遺址之上,秋霞寺當年占地大概在五萬平方米左右,規模相當宏大,歷經浩劫,如今的秋霞古寺已經很難找到舊日的痕跡,顧允知指引他們找到了五口建造於洪武年間的大型花崗巖石槽殘碑、石柱等,石槽長約兩米、寬一米左右,槽旁刻有“諸羅漢浴煎茶散”字樣,顧允知道:“前些日子,我和文物局的專家一起來過,他們根據上面的字跡判斷,這些是僧兵治療傷病用的石槽,證明當年的秋霞寺有不少僧兵。”

他們又陸續從殘碑、石柱上找到了“林泉院”、“寺山界”字樣,最引人矚目的是一口重達數千斤的石槽,槽上刻有“當院僧兵善友、善其合共造石槽一口”。

目睹眼前的斷壁殘垣,慧空法師口宣佛號:“阿彌陀佛!”他手中念珠轉動,低聲誦念佛經,超度昔日佛寺的先輩。徒弟明覺和三寶和尚也是表情肅穆,雙手合十跟在他的身後。

顧允知無意打擾他們,向張揚招了招手,兩人走遠一些,來到一口石槽旁坐下,顧允知道:“慧空法師是台灣佛學界的泰鬥級人物,佛法精深,沒想到居然和你相識。”

張揚笑道:“誤打誤撞就認識了。”

顧允知道:“趁著他來東江,促進一下兩岸的佛文化交流。”

張揚道:“他應該在東江呆不長,說是要去普陀和九華山進行佛學交流。”

顧允知微笑道:“未必要急於一時。”

張揚道:“爸,我這次去京城,抽空去琉璃廠淘了件瓷器,改天有時間我給您送去。”

顧允知點了點頭,輕聲道:“見到養養沒有?”

張揚道:“見到了,感覺養養這次成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