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此消彼長(第2/6頁)

可是今天,張揚在召開的第一次縣委常委會上就公開宣布,他要撤縣改市,而且已經把申請遞到了國務院,最讓項誠感到惱火的是,這小子之前沒有流露出半點風聲,居然把自己這個市委書記繞了過去。他不會沒有考慮到這一點,根本就是存心故意。

項誠得知這一消息之後臉色一直都不好看,吃完晚飯後,一個人回到書房內,他在這個家裏擁有絕對的權威,一旦他生氣的時候,全家人都不敢打擾他。

項誠書房裏的電視機開的聲音很大,但是他的眼睛根本沒有看屏幕,連一分鐘都沒有,腦子裏想著濱海申請撤縣改市的事情,這件事早在兩年前,時任濱海縣委書記的昝世傑就提過,當時項誠拿到常委會上討論,獲得了多數常委的投票,最後得以通過,項誠是投了贊成票的,他和昝世傑的關系很好,昝世傑為了這件事沒少做他的工作,如果項城不點頭,昝世傑是不敢提出申請的。

項誠雖然點了頭,可是他卻知道這件事很難通過,雖然濱海方方面面的條件已經夠上了,但是每年這麽多地區提出申請,濱海的GDP在其中屬於落後的,昝世傑在高層也沒有任何的關系,想促成這件事太難。

如果項城出手,濱海撤縣改市的事情應該早就完成了,只要他肯開口找薛老幫忙說話,薛老一定會幫助他,對於他的事情,薛老都是不遺余力的,十年浩劫期間,如果不是他頂住壓力保住了薛老,薛老估計等不到平反的一天,薛老,乃至整個薛家都把他當成救命恩人看待,他挽救了薛老,等於挽救了薛老的政治生命,也就等於是挽救了整個薛家。了解項誠的人都知道,他從不把這件事對外人講,他也從沒有求過薛老板辦事,正是因為此,薛老才越發的欣賞他,認為項誠這個人是忠義之士,對待薛家滿腔赤誠。

項誠雖然沒有開口求過薛老辦事,但是他也知道,自己能夠有今天的政治地位,和薛老的暗中相助有著必然的關系,薛老是個有恩必報的人,更是項誠這一生中最為尊敬的人。

薛老也清楚項誠的政治能力有限,知道項誠最多只能走到這個高度,甚至有人認為目前的位置項誠都力所不逮,但是薛老認為項誠幹得還不錯,這也是項誠能夠連任兩屆的根本原因。

時代在改變,項誠明白自己不可能永遠在北港幹下去,終有一天,他會面臨離休,他也沒有想過更進一步,他只想在離休之前,安安穩穩的在北港市委書記的位置上一直幹下去。

北港的經濟雖然在平海處於末遊,但是北港的官場卻一直都很穩定,在福隆港大火發生之前,北港的政治環境始終都是穩定的,項誠在這塊土地上擁有著絕對的權威。

然而自從組織上決定張揚要來濱海擔任縣委書記之後,項城的內心就變得不安,雖然他一直都在否認這種不安是張揚給帶來的,他甚至告訴自己,張揚只不過是一個乳臭未幹的毛頭小子罷了,但是事情在張揚來到北港十多天後,終於驗證了他的不安是有原因的,他對今天發生的一切,早就有了不祥的預感。

新官上任三把火,沒有任何一個官員會在任期內從頭到尾默默無聞地走到最後,項誠本以為張揚英勇救人的事情就是他的第一把火,現在忽然明白,原來自己一直都想錯了,撤縣改市才是張揚的目的所在,這裏才是他想點起第一把火的地方。雖然撤縣改市之後,濱海仍然屬於北港,但是有個根本性的問題,隸屬層次會隨之改變了,濱海縣變成了濱海市,就不再由北港市直管,會改為省政府直管、北港市代管。隸屬層次的不同決定濱海的職權範圍也會有擴大,此消彼長,這就意味著項誠對濱海的控制力會削弱不少,而這正是項誠不願接受的!

外面響起敲門聲,從敲門的聲音項誠就能夠聽出是妻子馬明麗,他心情不好的時候,子女不敢來觸黴頭,馬明麗推開房門道:“小宮來了!”

小宮就是北港市市長宮還山,他今年五十一歲,按理說也是老資格了,可因為他姓氏的緣故,少有人用老宮來稱呼他,當然他自己的老婆例外。

宮還山今天上午才從京城回來,他和項誠的關系很好,自從他登上市長的位置後,兩人配合的極為默契,雖然北港在他們的手上經濟沒有大發展,可是北港的領導層始終團結穩定,沒有出現其他地方常見的內鬥現象,這也是項誠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地方。

項誠並沒有下樓,而是讓妻子把宮還山請來他的書房,這並非是因為他架子大,而是因為他不想和宮還山的對話被別人聽到,即使是家人也不例外。

沒多久宮還山就來到了向城的書房內,在樓下的時候,已經把從京城六必居帶來的土特產交給了馬明麗,來到項誠的書房內,又遞給他一盒高麗參:“項書記,這是我在京城買到的,聽說你最近休息不好,來點高麗參補一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