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走漏風聲(第3/6頁)

嵐山和南錫認為這件事他們的希望最大,這次前來爭取保稅區的有南錫市常務副市長龔奇偉,而為了表示對這件事的重視,嵐山市市長常淩空也親自來東江。現在嵐山和南錫聯合建設深水港,在成立保稅區的事情上,自然而然兩座城市聯合了起來,他們想從省裏務必爭取到這一名額。其他的地級市也不是不想爭,可多數內陸城市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放眼平海,最有希望的就是嵐山、南錫和北港,北港方面也來人了,北港市長宮還山親自來到了東江。

宮還山過來是為北港爭取這件事的,因為張揚一直在保稅區的事情上采取低調操作,所以之前大家對保稅區的事情一無所知,甚至連宮還山這位他的上級市長都不知道平海成立保稅區第一個是由濱海提出來的,始終被蒙在鼓裏。

宋懷明也沒有想到上頭關於保稅區的認同這麽快就傳遍了平海,他和周興民對此有過共識,一定要保守秘密,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這件事總歸還是露出風聲,由此可見,各市縣設立在京城的駐京辦也不是一無是處,憑借著在京城的一些關系還是能夠刺探到一些內幕消息。

問題的關鍵在於,國務院同意在平海設立保稅區,並沒有特別指定是濱海,所以下面這些地級市才會有爭取保稅區落戶自己那裏的想法。

宋懷明首先接見的是常淩空和龔奇偉,他們兩人聯袂而來,此次對保稅區的事情志在必得,而且兩人一起過來是想向領導表明一個態度,嵐山和南錫在深水港的事情上合作無間,同樣,他們在保稅區的問題上也可以處理好、合作好。

兩人由常淩空負責說話,常淩空道:“宋書記,我聽說國務院已經批準在平海成立保稅區,這件事是否屬實?”

宋懷明笑道:“你們的消息倒是靈通,的確有這件事。”

常淩空和龔奇偉對望了一眼,兩人都露出一絲笑容,常淩空道:“宋書記,我們想多問一句,您打算將免稅區設立在哪裏?”

宋懷明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反問道:“你們以為設立在哪裏比較合適?”

龔奇偉道:“當然是落戶在我們那邊了,我們擁有平海最大的深水港,在深水港的建設上已經積累了合作開發的經驗,如果可以將免稅區落戶在我們那邊,嵐山和南錫一定會合作無間,以深水港為核心,打造一個全新的經濟活躍區,帶動整個平海的經濟發展。”

宋懷明笑道:“雄心很大嘛!”

常淩空道:“宋書記不是常常教我們要把眼光放遠一點,膽子放大一點嗎?”

宋懷明呵呵笑了一聲道:“你們之前怎麽沒有這樣的想法?”

常淩空道:“宋書記,我們始終不如您站的高看得遠,對您我們是心服口服,現在我們算是真正見識到什麽叫高瞻遠矚,戰略眼光了。”

宋懷明道:“你少拍我馬匹,國家經濟區落戶你們嵐山,深水港建在南錫,怎麽?什麽好事都想爭取過去,平海這麽多城市,如果政策的天平全都向你們傾斜,其他的同志肯定要說我偏心了。”

常淩空和龔奇偉聽到宋懷明這麽說心裏都是涼了半截,聽話聽音,宋懷明的這句話擺明了是沒有考慮將免稅區落戶他們那邊,龔奇偉道:“宋書記,當今的時代並不是大鍋飯的時代,在發展中不能搞平均主義,而是要考慮到怎樣的決策對平海的發展更為有利,嵐山和南錫這兩年的發展有目共睹,我們已經站在了平海經濟發展的高點位置。”龔奇偉向來敢說,即使是面對省委書記宋懷明,他一樣不怕將心中的真實想法說出來。

宋懷明笑了笑道:“奇偉同志,大局觀不是平均主義,站在你們的角度,你們考慮的是如何能夠讓南錫和嵐山更好的發展,可是如果從我們的角度出發,我們希望平海能夠得到穩定而均衡的發展。”

常淩空道:“宋書記,可是保稅區的設立對地域經濟能夠起到強大的推動和刺激作用,我們實在想象不出,還有哪個地方可以比我們這一區域更加合適。”

宋懷明道:“我還是那句話,既然你能夠考慮到保稅區的推動作用,為什麽你一早沒有想到去申請?”

常淩空無言以對。

宋懷明道:“我不妨跟你們說實話,其實最早申請保稅區的並不是省裏出面,而是濱海提出的這個概念,他們想圍繞福隆港周圍打造平海的第一個保稅區,張揚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申請報告早就遞到了我這裏,我並沒有將他的申請報告遞上去,和周省長討論之後,決定以省裏的名義來提出這個申請,我們認為這樣把握可以更大一些,從濱海提出保稅區的構想一直到申請,始終都很低調,並不想在省裏引起太多的影響,就是為了避免出現內部競爭,出現關於花落誰家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