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南京,南京(第4/6頁)

“大記者,咱非親非故,你這樣幫咱,真是……太謝謝了,沒啥謝你,我給你跪下……”老大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動得老淚縱橫,雙膝一曲,竟然真的就要下跪。

 “您這是做什麽,快起來快起來,這可要折煞我了。”陸鐘忙不叠地攙扶起老人,正好瞥見外面弟兄們上完廁所出來了,忙喊道:“快來,幫我把老人家攙起來。”

這麽一嚷,守在外面的那些村民也聽見了,不明就裏的人們以為老大爺碰上了什麽事,一擁而入把陸鐘圍了起來。單子凱何小寶他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見村民們要動手,一下子氣氛有些緊張,直到兩位大爺解釋清楚,兩撥人才握手言和。村民們聽說陸鐘要送帳篷給大家住,全樂了,直誇陸鐘是大好人。

單子凱卻不知道陸鐘到底要做什麽,出了小超市,那幫村民還在後面指指點點地,滿懷希望地看著陸鐘,單子凱忙把陸鐘拉到一邊,問他究竟怎麽回事。

“我剛幫大家攬到筆買賣。”陸鐘笑嘻嘻地,回頭沖村民們揮了揮手。

“為什麽?”單子凱不解地看了看那些不起眼的村民,疑惑不解。

“反正要去南京辦事,順路。”陸鐘玩笑般回答。

“老大,我是認真的。”單子凱轉到他面前,嚴肅地問:“你說,到底為什麽。”

“如果師父還在,他也會這麽做。”陸鐘一把拉開商務車的車門,老韓的遺像正在裏頭微笑地看著他。

不久,拖車帶走了事故車,路通了,陸鐘帶著對村民們的許諾,離開了這個地方。跟在他們車後頭的,還有村裏唯一的一輛農用汽車,晚上會把帳篷捎回來。

C

來南京的路上,陸鐘已經把村民們的遭遇告訴了大家,大家都同意幫這個忙,到南京時已經快九點了,幫村民們采購帳篷,晚飯不得不又推遲了一個小時。跑了好幾家戶外用品商店,湊齊二十頂帳篷,配上防潮墊和照明燈,足夠村裏的人們湊合著住一陣子的。

那兩個老實巴交的農民,見“大記者”和他的朋友們真的買下了這麽多帳篷,千恩萬謝,連夜開車趕回去。帳篷是被帶走了,留下來的,是村民們的希望。

夜裏十點多,這頓晚得不能再晚的晚飯上終於可以開吃,不過時間太晚,經營正宗金陵菜的大店早已打烊,他們只能去宵夜店對付一頓了。雖然大家早就餓壞了,可沒人抱怨。反倒是陸鐘有些不好意思,第一次擅自做主,就攬下這麽大的買賣,總覺得唐突,點菜的時候就多點了些,蘆蒿炒豆腐幹、茭兒菜鮮筍湯、鹽水蝦、板鴨、豬油餃餌、鴨子肉包燒賣、鵝油酥、每一樣都是金陵口味。

這還是老韓去世後,大家第一次認真吃飯,第一杯酒大家都沒喝,撒在了地上。氣氛有些凝重,每個人都懷念師父在世時吃飯的熱鬧勁兒,老韓一生雲遊,對美食頗有研究,跟他在一起吃飯,不但能吃飽吃好,還能學到不少東西,增長見識。司徒穎默默地嘆了口氣,少了幹爹他老人家,這飯,怎麽吃都不香。

“這南京是六朝古都,孫中山說過,南京這內陸城市,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是難得的風水寶地,不少皇帝都定都於此。有皇帝老兒的地方,肯定就有好吃的,這南京菜,又叫金陵菜,重火候講刀工,特別出名是就是做燒烤和鴨子。有著名的“八大叉”:叉烤鴨、叉烤魚、叉烤乳豬、叉烤雞、叉烤火腿、叉烤山雞、叉烤酥方、叉烤鹿脯。滿漢全席裏,叉烤鴨和叉烤乳豬是列為不可少的兩大件,號稱“雙叉雙烤”。”陸鐘忽然打破了沉默,一邊往嘴裏塞著食物,一邊嘰裏呱啦地說了一大堆。

大家這一大番話給驚呆了,那口吻,那神色,還有那口若懸河時微微得意的表情,跟老韓如出一轍。

“老大,你被師父上身了?”梁融驚訝地看著陸鐘,說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上你的頭,亂說話,小心師父晚上找你聊天。”陸鐘做樣子拍了拍梁融的後腦勺。

“師父找我也不怕,他老人家最疼我了。”梁融嘿嘿一笑。

“要不是師父上身,你也沒來過南京,怎麽對這些吃的那麽熟。”單子凱替梁融說話了。

陸鐘得意一笑,亮出手裏的手機,原來他正用手機上網,屏幕上是百度出的南京美食介紹。氣氛緩和了不少,大家的談話漸漸多了起來,扯東扯西地聊了一會兒,最後大家都放下筷子時,陸鐘布置了未來幾天任務。

梁融負責把那三千萬善款,分作幾批轉給那位曾經跟蹤報道過芬姐的女記者,要求她在網上公布基金會的狀況,和善款的運用。單子凱帶新人何小寶,去調查那個開發商,司徒穎和曾潔比較方便行動,調查開發商背後的勢力,陸鐘自己,負責找到師父遺物所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