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歷史辛秘

醇親王奕譞,乃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個兒子,鹹豐帝同父異母的弟弟,說起來,光緒帝能登上地位,也多虧了這位後來被追封為醇親王的父親。

在鹹豐帝死了之後,醇親王配合慈禧發動了辛酉政變,讓慈禧得以把持朝政,輔佐當時的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同治帝,垂簾聽政。

可惜同治皇帝親政沒兩年就死於天花,於是慈禧便立醇親王的兒子載湉為帝,也就是光緒皇帝。

不同於同治帝,光緒皇帝一方面不滿當前國家被外國諸強侵略欺壓的現狀,一方面又不滿慈禧太後不思進取的保守執政,所以想要從慈禧太後手中奪回大權,兩人因此便開始了激烈的權利角逐。

其實就在光緒皇帝日益年長,與慈禧太後之間的權利角逐日趨激烈之前,光緒皇帝的父親醇親王就已經看出這種跡象,也深知這一日遲早要到來,根本無從避免。

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遭受到和同治皇帝一樣的命運,醇親王早就暗中布下了種種手段,而其中一個手段,便是找到了當時有名的風水大師李唐先生,由李唐先生親自為他選擇了一處墓地,也就是當時的明法雲寺,如今京城海電區被安河鄉妙高峰東麓,在這提前建好了自己的墓地。(有錯字,故意的,請朋友們見諒,有些地名是不能打出來的)

因為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個兒子,所以這裏也更多的被人們被稱之為七王墳。

其實,七王墳早在光緒登基做皇帝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擇址營建。而當時,醇親王正是瞞著慈禧太後,讓著名的李唐大師在為他選下墓地地址之後,在這裏布置下“帝王龍氣”風水大局,希望能以此保佑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光緒帝,在未來不會受到慈禧太後的毒手,也能夠成功從慈禧太後的手中將朝政大權奪回自己手中。

李唐大師雖然深通堪輿之術,但對風水大局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一開始的時候根本不敢答應醇親王布置“帝王龍氣”這樣的風水大局,好在李唐大師發現七王墳這裏,有一株需要八九人才能合抱、高達數十丈的銀杏樹,這才答應醇親王的要求。

這顆銀杏樹可不是一般的銀杏樹,李唐大師斷定它起碼也有百年之久,正好適合作為“帝王龍氣”的陣眼。

關於這顆銀杏樹,史書上都有記載:“老松高六丈許,銀杏樹一株,圍三丈五尺,清陰盈畝,重實累累,皆數百年物也,水源出石罅,周砌以石,遊魚千余頭,堪輿雲是生氣。”

於是乎,李唐大師不但替醇親王選定此處為墓,還以這顆銀杏樹為陣眼,布置下“帝王龍氣”風水大局,以方便醇親王死了之後還能庇護光緒皇帝這一脈的皇族興旺。

當醇親王死了之後,光緒皇帝也的確安然無恙的成長起來,但與慈禧太後之間的矛盾,也越發不可收拾,直到甲午戰爭之後,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後之間可以說是壁壘分明,鴻溝日深,到了誰也不能容忍誰的地步。

這個時候,慈禧太後再想去對付光緒,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了,畢竟光緒也做了這麽久的皇帝,在民眾的心裏,皇帝才是國家真正的主人。

也就是這個時候,早些年得到廖瑀大師六壬式盤的英年,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脫穎而出。

有六壬式盤的幫助,英年成功選出頤和園壽膳房開鑿井座方位吉日事與為頤和園開鉆山門桶等工擇得動土興修吉日吉時,也就是因為這兩件事之後,他被封為皇家風水大師。

可他根本不甘心僅此而已,為了討得慈禧的寵信,不辭辛苦又利用六壬式盤發現了當年李唐大師為醇親王奕譞布置的“帝王龍氣”風水大局。

得到這個發信之後,英年高興壞了,他以為自己抓住了升官發財的重大機會,於是通過賄賂慈禧太後身邊的太監總管李蓮英,向慈禧太後進言,說光緒皇帝之所以這樣,全因有祖先在上天保佑,又有風水大局庇護所致,而這個風水大局就在七王墳。

慈禧太後半信半疑之下,帶著英年到七王墳來探視。就在七王墳上,英年根據六壬式盤找到了“帝王龍氣”風水大局的陣眼,也就是那株銀杏樹所在。

指著那株銀杏樹,英年就向慈禧太後進言,說銀杏樹乃白果樹,樹下又埋著王,也就是醇親王,這“白”字下面埋著“王”,乃“皇”字。這就是醇親王七王爺的族譜一支上,皇氣不斷的原因。

慈禧太後一聽哪還受得了,原來光緒皇帝不聽話的根源在這裏,馬上向英年詢問該如何是好。

英年給的辦法也很簡單,李唐大師布置下的“帝王龍氣”風水大局固然精妙絕倫,但陣眼就露在外面,只要砍去這顆銀杏樹,那自然就破去了“帝王龍氣”這個風水大局,也就讓光緒皇帝再沒了風水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