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事情的真相(第2/2頁)

今天是第二天,楊安來到鎮上和兩家父母溝通,換成寧昊和老崔在村裏拍攝。

中午一起吃飯,馮剛突然想起一事,問楊安:“那個張娟是誰?就是這個屋子的主人家,他們去哪裏了?”

楊安笑了笑:“他們是這條紀錄片另外一條主線,我會在合適的時候,讓他們和你們相見。”

張娟,十四歲,再過兩天開學就讀初三了,在鄉中學,她是一名品學兼優,深受師生喜歡的女生。

《變形計》節目組找到他們,老崔和楊安親自來這裏討論,還發生過爭執,就是沒有確定如何將他們加入到紀錄片中。

張娟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在地裏幹活,在山裏砍柴,偶爾挖點山筍之類的,全家收入就這樣了。

張娟還有一個4歲的弟弟,按照農村人的想法,讀書有什麽用?尤其是高中,又不是義務教育,一年一千多,浪費錢!張娟這個姐姐將來只有一條路可走,初中畢業後外出打工掙錢,給家裏補貼家用,即使是嫁人,也要照顧娘家的弟弟一輩子。

但是,張娟喜歡唱歌,還喜歡唱英文歌,一首《雪絨花》是她最喜歡,也是最擅長的歌曲,這是前來朗子村支教的大學生教的,她熱愛音樂,她對著攝像機說出自己的夢想:“我想當音樂老師,然後回鄉裏教同學們唱歌。”

多麽美好的夢想,但現實又如此殘酷。

張父給不了這一切,讓孩子上大學?還是音樂專業?張父完全不知道這是什麽概念,他不知道即使在城市裏,讓孩子學音樂也是一個讓普通家庭都難以承擔的巨大投資,而且投入和產出根本就不能成正比。

暑假的最後幾天,《變形計》終於決定借用他們的屋子,然後派車將他們送到江徐,這是應張父的要求,去城市裏看看,他們想到城市裏打工。

知識改變財富和命運,這句話不是絕對的,但無知絕對改變不了財富和命運。

張父以為在江徐這個大城市,能很快給張娟找到工作,但他想的太簡單了。

大排档的洗碗工和勤雜工,張父過去問,人家一問年齡,14歲,再看到怯生生站在旁邊的張娟,還有扛著攝像機在遠處的導演組,立刻義正言辭拒絕,說自己不收未成年人。

問了幾家都是拒絕,張父可能得到某個老板的提示,示意讓導演組別跟著他們。

導演組收起高清攝像機,換成皮包隱藏攝像機繼續跟著,即使這樣,張父也屢次碰壁。

洗車店的老板看他們是鄉下人,死命的剝削,要抵押身份證,交押金400塊,每天管兩頓飯,不管住,一個月給200塊。

碰到個勞務中介公司,對方倒是熱情,但想找工作?500塊中介費先掏出來再說,張父傻了眼,500塊啊,他們家半年都用不完!

站在城市的街道,張家三人舉目無親,甚至連人行橫道的交通紅綠燈都不敢照著走,不知道地鐵站口為什麽這麽涼快,不知道為什麽街上全是車,全是行人,三人也就張父在二十年前來過江徐,母女二人最多只去過鎮上,他們與大城市的熱鬧繁華完全無關!

導演組給他們找了便宜的青年旅社,盒飯和礦泉水也是敞開供應,但張家仍然保持著對導演組的不信任感,尤其是張父,還想試試。

試試也無妨,他們在江徐找了三天工作,收獲寥寥,之前那一家洗車店還是開價最高的,至少一個月還給200,而其他所有的地方,一看是個14歲的童工,最多只提供兩頓飯。

張父問能不能加點,對方直接丟一句出來:“還想要錢?城裏勤工儉學的初中生高中生多如牛毛!他們連兩頓飯都可以不用管!每天自掏腰包,吃的比我們老板都要好,他們自費出來社會實踐,自願體驗辛苦生活,這些免費勞動力,一抓一大把!”

張家所有人都驚訝了,他們不敢想象,難道城裏人做事都不要報酬?出來體驗打工的學生,吃一頓飯要三十四?這個世道變成什麽樣了?

在張家人的迷茫中,導演組提出一個建議:“我們楊導說了,希望你們去江徐師範學院看看,今年的《中國好聲音》冠軍是李奇,你們是老鄉,應該有話可以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