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節 匆匆時光

其中還有兩人在村子鐵皮房居住的生活照。林青母親在吃飯,林天明在一旁所拍。桌上只有一碟鹹菜,林青母親很沒好氣的笑著,像面對個讓人無奈的調皮孩子。面前的碗裏是白米稀粥。

看更多時,就知道鐵皮房很小,什麽家具也沒有。更沒有電器。蚊帳很老舊,桌椅都是如今可能在S市哪裏都找不到的竹制那種。

如林青所說,林天明夫妻當時非常貧窮。但也非常幸福融洽,愉快的仿佛沒有憂慮。還有些讓陳依看著難以置信的、透著大孩子氣息的、林天明刻意擺酷耍帥姿勢的照片。

“他們當時很幸福吧?”被陳依抱懷裏的林青如是說。

陳依不由自主的點頭答應道“整本相冊就是對患難與共、完美愛情的詮釋。”末了又道“現在也很幸福。”

“是呀。雖然現在他們的感情經過沉澱不會如當初那樣透著青春飛揚的奔放,但是變的更醇厚,透著細水長流相伴此生的溫馨和寧靜。”

“這麽重要的東西怎麽沒有帶走?”

“當然不帶走!這類東西會一直放老房子裏,今天他們看完了又會拿回來。這間老房子當初得到時你不知道他們有多高興,同心協力奮鬥了很久才得到的家。無可替代。如果不是現在的現實情況不允許他們繼續居住,絕對不會搬。”

確實有這種現實需要。以林天明的情況必須聘請保鏢,也不可能願意看林青母親忙碌家務瑣碎事。住家工人需要,保鏢需要,有了這些又需要管家,安全考慮又需要避免居住環境復雜的地方。也就不得不搬進如今的大別墅。

這也是林天明現實情況中無法隨心所欲的體現。以他的知名度和身家居住在老房子根本不現實,即使他沒有追求豪宅的欲望也無可奈何。

對此陳依早已有些體會,安置林家的保鏢就需要購置他們居住處相鄰的房子,請人做家務事只靠鐘點工根本不夠。長住的才是解決之道。這就又必須不止一個,因為別人也需要假期。這當然又要購置一套臨近的房子。

工人兩個勉強夠用,飲食的問題誰辦?還是曉月。管家不能成為廚師,理當要請做飯的。做飯的與工人性別如果不一樣,又需要再購置一套臨近的房子。房子多了,家務活增加了,工人必須再加。做家務的歸家務,廚師歸廚師,購買采購之類的雜活能讓他們做嗎?於是雜工又要了……

人多了,兩個保鏢不夠照應,保鏢必須再加。

車也不夠用,時常會有多件待辦的事情都用車。車理所當然的也要增加。多了車司機就不能沒有。

人多了,飲食居用的備用必須準備和考慮,存放需要空間,又多套房子。專門清點管理這些的人必然需要……

這種環環相扣的遞增現象就是種無奈。

過去陳依覺得那些有錢人家裏有一群傭人,多輛車很誇張。但事實上理所當然。

這種累加又讓人必須面對開支增加的問題。

因為有多少多少錢所以毫不擔心,只考慮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這種思維模式實際上根本不可能是林天明這種所有。這是敗家者的思維模式。如果一個月開支五千,林天明這種人的思維模式就會設法一個月賺到一萬,以確保開支的正常使用,並且能應付隨時可能出現的計劃外開支。一萬是種基礎,兩萬,三萬的時侯面對每月五千的開支才會產生安全感。

但這種時侯開支不會繼續維持在五千的水平。於是必須設法努力賺取的收入也不再是兩三萬。

五千開銷能得到安全感的收入至少是兩萬,兩萬開支能得到安全感的收入則是十萬以上……

然而這種思維模式中開支的實際情況是無法在兩萬收入後繼續維持在五千水平。

雪球越滾越大,最後變成龐然巨物,聳立如山嶽。

如林天明的現狀,他衣用住行相關的必要開支已經趨向於穩定狀態。林天明不愛珍寶,林青的母親也不愛。然而他們所接觸的人家裏都擺設起古董字畫,這是種對他們而言的無形壓力,促使他們必須也購買這些奢侈品。不是擺給他們自己看,是給別人看,給生意上的合作夥伴看,給依靠他們賺錢的人看,給來往接觸的官員看……

那是種資本的象征,也是種社交的必要。

就如穿路攤衣服的人和穿品牌店衣服人予人看法的區別;就如流行的電影電視服裝,別人在談而你完全不知道,跟大家一起談論和只能聽的區別;猶如別人介紹談論時,有車有房高職薪和無車無房打雜工的區別。

這就是欲望讓人進步的一面。也可以說是有壓力才有動力的體現。

但陳依厭惡這種欲望無限擴大到成為龐然巨物的結果。但是他也不喜歡如陳父般——幾乎是林天明情況的另一個鮮明對比。陳父沒有挖空心思謀求更多錢財的思維模式。過去收入不錯,應付家裏開支綽綽有余時花錢大手腳,安逸的絕不會考慮設法賺更多錢。